江西婺源基本概況
婺源,位(wei)于江西省(sheng)東北(bei)(bei)部,東鄰國家歷史(shi)文化名(ming)城衢州市(shi)(shi),西毗景德(de)鎮(zhen)市(shi)(shi),浮梁縣,樂平市(shi)(shi),北(bei)(bei)枕(zhen)國家級旅游勝地黃(huang)山(shan)市(shi)(shi),南(nan)接(jie)江南(nan)第一仙山(shan)三清山(shan),銅都德(de)興市(shi)(shi),是一顆(ke)鑲嵌在皖、浙、贛三省(sheng)交界處(chu)的綠色明(ming)珠(zhu)。
婺源素有“書鄉”、“茶鄉”之稱,是全國著名的文化與生態旅游縣,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
婺源自古文風鼎盛,人杰地靈,是鴻儒朱熹的故里、鐵路工程師詹天佑的桑梓、著名學者金庸的祖籍地。前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祖籍地!自宋至清,出進士552人,歷朝仕宦2665人,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選《四庫全書》。婺源博物館有館藏文物萬余件,有“中國縣級第一館”之譽;儺舞、茶道、抬閣等民間文化藝術絢麗多彩;歷代名人遺跡和明清徽派古建遍布鄉野。全縣有16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1個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全國文物保護單位13處,2個古村落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婺源(yuan)生(sheng)態優美,物產豐(feng)富。森(sen)林覆(fu)蓋率達82%,荷包紅魚、綠茶、龍尾硯、江灣雪梨是婺源(yuan)紅、綠、黑、白(bai)“四(si)色(se)”特(te)產,久(jiu)負盛名(ming)。婺源(yuan)有(you)世界(jie)瀕臨絕跡鳥種——黃喉(hou)噪(zao)鹛,有(you)世界(jie)最大的野生(sheng)鴛(yuan)鴦(yang)越(yue)(yue)冬棲(qi)息地——鴛(yuan)鴦(yang)湖,每年冬天有(you)2000多對鴛(yuan)鴦(yang)來到這里越(yue)(yue)冬,有(you)華夏第一高瀑——大鄣山瀑布。
自古以來,婺源一直屬于徽州府的管轄范疇,不僅在地理上同屬黃山山脈,而且在經濟、文化上和徽州其他各縣是同為一體的。婺源全縣面積為4461358.61畝,其中林地面積占了82.88%,耕地面積只占7.55%,茶果面積占3.65%,水域面積占1.79%。東北部重巒疊嶂,海拔1629.8米的鄣公山為最高,有“盤踞徽繞三百里,平分吳楚兩源頭”之稱,從地勢、地貌來看,是和徽州連成一片的,都屬于皖南丘陵山區。
婺源的經濟作物中歷來以茶葉為主,所生產的綠茶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舊有“祁紅婺綠”之稱。祁紅,是指安徽祁紅的紅茶,婺綠則是婺源的綠茶。婺源產硯臺,名曰龍尾硯;實際上,我國四大名硯之一是歙硯,其原料就產在婺源的龍尾山,和婺源的龍尾硯同出一轍。婺源的風俗習慣、房屋建筑、飲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縣大體相同。
想了解當(dang)地完整的旅游信息,請點擊(ji)這里(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