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
石河子!凡到新疆的游人必游的地方,不論是專程還是順路都要去拜訪這座由軍人選址、軍人設計、軍人建造的“人進沙退”的世界奇跡、中國“屯墾戍邊”的成功典范、半個世紀前平地建造的新城、堪稱“一支木犁開創了千秋偉業、十萬將士譜出了動人的傳說”的城市。
她以優美的環境、獨特的文化、璀璨的文明被世人譽為“戈壁明珠”—— 石河子。
這是一座懂得感恩的城市,城市建筑中留有很多歷史的見證,石河子市游憩廣場位于市中心,新疆兵團屯墾戍邊紀念碑像一把直插云霄的利劍,坐落在廣場主體。
紀念碑象征著王震將軍率領的359旅開墾邊疆,兩側的巨大花崗巖,一塊是象征各族人民大團結的新疆地圖,另一塊象征軍墾戰士在戈壁上建設的綠洲新城石河子。
進入石河子地界,盡管我有思想準備,但是,撲面而來地還是給了我一個意外的驚喜,所到之處映入眼簾的是綠色。
有高大粗獷的梧桐、青翠圓實的塔松、青里透紅的海棠、金黃或紅的楊梅、碧綠如毯的草叢以及許多叫不上名來的喬木和灌木叢,林蔭遍布而蔥郁,鮮花繽紛而璀璨。
位于天山北麓中段,準噶爾盆地的南緣,獨具西部風情“絲綢之路”上的石河子,美的讓人難以置信,道路寬敞而平整,房舍錯落而有致。她榮獲了聯合國“人居環境改善良好范例城市”、“首屆中國人居環境獎”以及“國家園林城市”等諸多美稱。
現代詩人艾青為石河子寫下情感深厚的詩篇:“我到過許多地方,數這座城市最年輕,它是這樣漂亮,令人一見傾心,不是瀚海蜃樓,不是蓬萊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
廣場內,還有一座“軍墾第一犁”雕塑群。雕像以三個裸露身體,奮力向前的墾荒者形象再現了當年"老軍墾"艱苦創業。開荒造田的情景。原始的勞動工具、滯重的步態,勾畫了當年極其艱苦的創業條件。
石河子市是聯合國“人居環境改善良好城市”,她位于天山北麓中段,準噶爾盆地的南緣,獨具西部風情的“絲綢之路”上。
她由軍人選址、軍人設計、軍人建造;她創造了“人進沙退”的世界奇跡;她是中國“屯墾戍邊”的成功典范;她以優美的環境、獨特的文化、璀璨的文明被世人譽為“戈壁明珠”。
石河子市游憩廣場的南端正中,醒目地聳立著一座大型的“王震將軍雕像”。這是為了慶祝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40周年,緬懷我國軍墾事業的偉大開拓者而建造的,銅鑄的王震將軍全身像和一匹花崗巖石戰馬組成,由我國著名雕塑家葉毓山教授創作。
基座正面鐫刻著鄧小平同志手書的“王震將軍”四個金色大字。雕塑作品中的王震將軍,精神飽滿地站在高處舉目遠望。
高大矯(jiao)健的(de)(de)駿馬(ma)旁邊,站立著身著戎裝(zhuang)、驍勇剛健的(de)(de)王震將(jiang)軍(jun)。他右手(shou)舉著望遠(yuan)鏡,遙看(kan)遠(yuan)方(fang)的(de)(de)南山,左手(shou)指著腳(jiao)下的(de)(de)戈壁荒灘,仿佛在說:屯墾就從(cong)這里開始,我們將(jiang)建造一座現代(dai)化的(de)(de)軍(jun)墾城(cheng)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