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國家破產,民間成為幸福購物的“天堂”:
個人可以破產,破產后要么一蹶不振,要么從頭再來;企業可以破產,破產后要么絕跡于江湖,要么置之死地而后生。在全球金融風暴的肆虐下,出現了一個國家瀕臨破產的傳說。冰雪皚皚中,漁夫悠然撒網的景象是否依然,留給人們無盡的想象。
幸福購物的“天堂(tang)”
雷克(ke)雅(ya)未克(ke),冰島(dao)首(shou)都(dou),冰島(dao)語意為“冒煙(yan)(yan)的(de)城(cheng)市(shi)”。不過,實(shi)際(ji)上,豐富的(de)地熱資源讓它享有(you)“無煙(yan)(yan)城(cheng)市(shi)”的(de)美譽,并被各(ge)國游(you)客評選為北歐和波羅的(de)海地區最清潔的(de)城(cheng)市(shi)。
最近,這(zhe)里(li)的街(jie)道忽然(ran)變得(de)熙(xi)熙(xi)攘攘起來。曾經昂貴的奢(she)侈品突然(ran)變得(de)搶手,甚(shen)至賣到脫銷。這(zhe)里(li),似乎(hu)一(yi)夜之間(jian)變成“購物天堂”。
“目前冰(bing)島克朗(lang)比兩年前貶值將近一半。商(shang)品價格雖然有一定上漲,可(ke)相對貨(huo)幣貶值來講(jiang),漲幅不是很大。所以算下來,在冰(bing)島消費極為劃算,很多貨(huo)品甚(shen)至堪(kan)稱‘全球最低價’。”這不僅是最近到冰(bing)島購物的(de)外國客人的(de)心聲,也是冰(bing)島當地人的(de)看法。
這個似乎突(tu)然間出(chu)現的“購物天堂”背后其實是幾乎全(quan)線崩潰的冰島經濟:股市一瀉(xie)千里、三大銀行收歸國(guo)有、經濟損失高達(da)全(quan)年國(guo)民(min)生(sheng)產總值(GDP)9倍之多。不過這一切(qie)似乎未能影響到首都街道上民(min)眾(zhong)購物的“喜滋滋”情緒(xu)。
“最早傳出金(jin)融(rong)危機的消息時,我(wo)們(men)(men)的確很緊(jin)張。”一家(jia)旅(lv)店的老板如(ru)此(ci)描述冰(bing)島人(ren)的心情(qing),“但或(huo)許是媒體(ti)報(bao)道得太多了,我(wo)們(men)(men)變得麻木(mu),反(fan)而(er)不再在(zai)意了。現(xian)在(zai),生活(huo)一切(qie)如(ru)常(chang)。而(er)且因為冰(bing)島克(ke)朗貶值,我(wo)們(men)(men)的旅(lv)游業和商業反(fan)而(er)更加繁榮了。”
雖然也有人為了金融危機憤怒地走上街頭要求總理和央行負責人辭職,大部分人似乎都相信,即便要過一段苦日子,即便國家福利水平會有一定程度的下調,他們的生活不會出現根本性的、災難性的變化。正如一名銀行職員所說:“金融危機總會過去的。當然我不排除過段時間脫下西裝,穿上捕魚裝的可能。”
破產真的,假的?
國家會破產嗎?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
通俗來講,破產指的是債務人的全部資產不足以清償到期債務。目前,GDP不足194億美元的冰島負債超過1383億美元。理論上,冰島已然破產。但是,專家指出,在國家主權神圣不可侵犯的今天,“國家破產”是形容詞或是驚嘆詞,慨嘆國家經濟處于危急時刻。如此講來,冰島的國家破產不會成為現實,因為沒有機構有權力接收一個擁有獨立主權的國家。
面對“國家破產”的危險,冰島人民輕描淡寫,政府卻是焦頭爛額。據說總統格里姆松甚至急得心臟病發住進了醫院。雖然冰島理論上的“國家破產”不可能成為現實,但事實上,冰島要走過此次危機必將以透支國家信用與幾代冰島人的幸福指數為代價。
“從沒看過這么完整的彩虹,它簡直像童話故事所描繪的一樣完美無瑕!”這是對冰島彩虹的贊嘆。在樹木不多,視野開闊的冰島,彩虹得以像一座七彩拱橋從地平線的這端跨到另一端。希望冰島人能夠在美麗彩虹的護佑下,早日見到風雨后的燦爛陽光。
變幻讓人瞠目
這(zhe)(zhe)種樂觀情緒(xu)有(you)(you)個(ge)堅強的(de)后(hou)盾(dun)——冰島的(de)高(gao)福利(li)政策。這(zhe)(zhe)里的(de)人(ren)們幾乎沒有(you)(you)后(hou)顧之(zhi)憂:醫療(liao)費用(yong)幾乎全(quan)包;直到(dao)(dao)大(da)(da)學,學費全(quan)免;每(mei)個(ge)不(bu)滿18歲的(de)孩子都能領到(dao)(dao)政府發放的(de)足夠生活所用(yong)的(de)補貼(tie);失(shi)業(ye)(ye)后(hou)的(de)福利(li)金與上班時所賺工資(zi)相差(cha)不(bu)大(da)(da);病假、產假期間不(bu)僅(jin)幾乎全(quan)額領取(qu)工資(zi),即使公(gong)司裁員,對(dui)這(zhe)(zhe)部分人(ren)也(ye)有(you)(you)“豁免”。在(zai)這(zhe)(zhe)樣一個(ge)令人(ren)安心(xin)的(de)環(huan)境里,銀行(xing)存款占個(ge)人(ren)資(zi)產的(de)比例并不(bu)高(gao)。因此,冰島金融業(ye)(ye)的(de)大(da)(da)跟頭還不(bu)至于從根本上影響人(ren)們的(de)生活。
曾幾何時,冰島總理哈爾德還在為了冰島經濟童話般的增長速度喜上眉梢:“我認為,我們綜合了歐洲和美國的長處:北歐的福利制度加上美國的企業家精神。”然而,世事之變幻常令人瞠目結舌。此次源于華爾街的金融風暴幾乎吹垮了這個遠在千里之外的島國。“同胞們,這是一個真真切切的危險。在最糟的情況下,冰島的國民經濟將和銀行一同卷進漩渦,結果會是國家的破產。”這是10月6日哈爾德總理通過電視講話對全體國民發出的警報。
幸(xing)福(fu)購物的“天堂”鏈接
冰島,這塊游離于北歐大陸與格陵蘭島之間的陸地,是名副其實的“冰火之國”:1/8的土地上覆蓋著冰川,同時又是世界上溫泉最多的國家。
冰島一度被評為全世界最幸福的國家。人口僅為30萬,國民生產總值近194億美元,人均GDP位于世界第四,排在美國和英國之前;世界上第二長壽的國家,2005年人均壽命達到了81.15歲;高待遇、高福利,貧富差異不大,犯罪率幾乎為零。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后,冰島成功實現產業結構調整,由單一傳統漁業經濟轉變為多元化經濟。2000年,在政府推動下,銀行業掀起了一輪快速私有化運動。2001至2007年,銀行業資產在6年里增長了數十倍,冰島的銀行向海外發放了大量的貸款。在此期間,冰島國民經濟快速增長,GDP年均增長4%,2006年達7%。
源于華爾街的金融危機給冰島金融業帶來毀滅性打擊。冰島政府接收三大銀行,扛下巨額債務。目前,冰島政府正積極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俄羅斯、中國等國家和機構申請救援。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范,請聯系(xi)刪(shan)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