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北回歸線標志塔介紹:
汕頭北回歸線標志塔建成于1986年6月。塔的基座為花崗石砌成的三級圓形平臺,平臺上的主體建筑是用漢白玉石鋪面的”北”字變形為支架的鋼筋混凝土支柱,支柱上托著一個直徑五米的地球儀,地球儀的中軸自上而下有一根直徑為45厘米,長5米的不銹鋼鋼管。每年農歷夏至日正午,當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塔時,日影穿過此管,就投射于觀賞臺中心設置的黑色花崗石圓心上。
在觀賞臺的東西方向上,鋪設一條黑色的石板帶,標志此線就是北回歸線,兩邊種植溫、熱兩帶植物。當我們兩腳跨踏此石板帶時,就置身于北溫帶與熱帶之間,似乎能感受到大地的轉動,有一身跨越兩帶的神秘感。 “北標窺日”,就是“夏至”觀日的真實寫照。每年夏至(6月22日正午),觀日者十分踴躍,都爭相競睹這一年一度的“立竿不見影”的奇觀,親身感受這春夏交替的時刻。
汕頭北回歸線標志塔周圍種植了很多樹木花草,鋪設了登山道路,在山巔還建起了“夸父亭”和“鄧林亭”(取《山海經》神話命名),路旁石壁上刻了很多登山旅游者的詩詞。登上鄧林亭可以西望牛田洋寬闊的水面,東看古火山雞籠山。
“夸父亭”和“鄧(deng)林亭”取名與太(tai)陽有關,古(gu)籍(ji)《山海(hai)經(jing)(jing)》有一(yi)則(ze)動人神話傳說:夸父就(jiu)是大男(nan)子漢的(de)意(yi)思(si)。古(gu)時干(gan)旱(han),他要征服太(tai)陽,追趕太(tai)陽,滿(man)身淌汗,熱(re)渴(ke)難(nan)忍(ren),飲盡(jin)黃河渭水(shui)還(huan)不止渴(ke),要去飲大海(hai)的(de)水(shui),未到,就(jiu)在路上口渴(ke)而死(si)。夸父丟棄的(de)手杖,插在地上,即成茂密(mi)的(de)鄧(deng)林。鄧(deng)林就(jiu)是桃林。汕頭北回歸線標志(zhi)塔地處(chu)我們這個海(hai)濱城(cheng)市,造“夸父亭”等景致和《山海(hai)經(jing)(jing)》中的(de)夸父追日的(de)神話故事非常(chang)吻合。 。
北回歸線標志塔交通:
從汕(shan)頭大學(xue)沿206國道(dao)向(xiang)西(xi)北行駛5公里即到(dao),途(tu)中(zhong)經(jing)過龍泉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