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異國,生活環境、文化禮儀、行為方式的差異最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興趣,不同的處事態度和行為方式也往往能見出一個民族的性格。
木子來到美國,發現原來每個國家都有人闖紅燈,并非只有中國如此。但不同于中國車輛行人的分秒必爭,在美國如果有行人闖紅燈,車輛的司機在相距很遠的地方就會把車子停下。甚至,司機一看到路邊的行人有抬腳橫過馬路的意思,就會主動自覺地把車停下來,等人走過了自己的車子再通過。“車子一定是在行人背后通過。車讓人,并不是法律的硬性規定,更多的是出于對他人生命安全的自覺考慮。”雖然無論在哪一個國家,闖紅燈都是一種不合法、不文明的行為,但是從人們不同的對待方式來看,還是可以看出彼此在觀念與意識的不同。
從美國人的處事態度和行為方式的很多細節上,木子的體會是,他們都很友善很有禮貌。比如,你和一個迎面走來的美國人剛好四目相對,那么對方通常會主動對自己微笑,而你也同樣報以微笑,這樣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是很令人感到舒服的。但如果是在國內,無緣無故朝相向走來的陌生人微笑,就很可能會被視為莫名奇妙了。當然,中國人并不缺乏對待他人的友好與熱情,但如何主動表達這種熱情就還有待加強了。
中美文(wen)化存在諸(zhu)多(duo)(duo)差異(yi),從(cong)在異(yi)國(guo)很多(duo)(duo)日常生(sheng)活的(de)細節便可(ke)以略(lve)見一斑(ban)。正(zheng)因(yin)如此,不(bu)少留學生(sheng)不(bu)乏因(yin)自己(ji)在國(guo)內所習慣的(de)風俗禮(li)儀、待人接物的(de)方(fang)式與當地的(de)差異(yi)而造成(cheng)誤(wu)解或(huo)者被(bei)視作(zuo)不(bu)禮(li)貌的(de)經(jing)歷。木子說,由于(yu)自己(ji)平時比較注意,并(bing)沒有這(zhe)樣的(de)事件(jian)發生(sheng),但熟(shu)悉留學國(guo)家的(de)文(wen)化背(bei)景和民族性格,對留學生(sheng)也(ye)是(shi)至關重要(yao)的(de),這(zhe)樣才能(neng)夠盡可(ke)能(neng)避免(mian)誤(wu)解,同時也(ye)能(neng)夠更快更好地融(rong)入到當地社會(hui)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