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彩山介紹:
疊彩山舊名桂山,位于桂林市區東北部,濱臨漓江,占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由明月峰、仙鶴峰和四望山、于越山組成。因山石層層橫斷,像彩綢錦緞相疊,因而得名“疊彩山“。由于山中有個四季生風的洞,也叫它作風洞山。
疊彩山山中佳景甚多,有疊彩亭、于越閣、瞿張二公成仁碑、仰止堂、風洞、疊彩樓、望江亭和拿云亭等名勝。山上歷代名人的摩崖石刻尤多,為文物的精華。疊彩山仙鶴洞的山頂是桂林拍日出的最佳地。山頂本無路,在洞口的北面,攝影的人爬多了,便有了一條極不顯眼的“路”。
疊彩亭:
沿著山南麓的登山古道,拾級而上數十步即到疊彩亭。疊彩亭為清朝文人秦煥創建的。亭東有于越山,山頂有于越亭。從亭中眺望明月峰的山石,便見疊彩層層,琳瑯滿目,最能領略“疊彩”之意,全城景色盡收眼底。亭的右角,看明月峰橫斷的崖壁,仿佛“彩翠相間”的錦緞,是攝影“疊彩”的最佳角度。
明月峰:
為疊彩山的主峰,海拔223米,是市區內最高峰。明月峰以高、險、峻、秀蓍稱。高可摩天,雄踞江邊,壁立木龍古渡頭。峰尖如筍,山石逐層深進,漸次升高。走過山腰的疊彩門,可見“成仁碑”和“仰止堂”。頂峰的拿云亭是桂林攬勝賞景的最佳處,駐足拿云亭,遠望群山峻嶺,秀麗奇特;近看桂林全城,盡收眼底。峰側還刻有共和國締造者之一朱德總司令和徐特立老人。
風洞:
明月峰的山腰有一奇洞,南北對穿,中間狹小,僅通一人,形成前后兩個洞,南北開敞,呈葫蘆狀。全長20米,最寬9.2米,最高5米。風洞原是一條地下古河道,兩頭大中間小,所處地勢高,北接“湘桂走廊”,南迎駕橋嶺與海洋山之間的“峽道”,形成對流,兩端過風的斷面大,中間小,風速增大,壓強減少,風不斷補充。隨著季節變換,來風有清、和、暖、冷之別。
風洞既是風的世界,又是文物寶庫,是桂林山水一個重要景點。
交通(tong)路線(xian):
位于桂林市北的漓江之畔。
1、乘坐免費公益車57、58路或景區的穿梭巴士。
2、乘2、13路公共汽車到文昌橋,過橋向東行數十步即到。
門票及開放時間:
全票:20元。
開放時間:淡季(6:30—18:00)旺季(6:00—18:30)。游覽時間約需一個小時。
如想了解更多關于國內旅游的報價,詳情請點擊這里:國內旅游報(bao)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