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聲音中旅行:一起去看看那清晨的苗寨
貴州西江千戶苗寨是世界上最美的苗寨,不得不去!
“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這樣的名號有著極大的吸引力,然而當我翻看每一篇相關攻略或游記時,總會提到“太商業化”。
旅人總想尋找“無商業化”,然而隨著旅人腳步所及,總是會無可避免地商業化。這似乎是個悖論。
我們渴望一種不同于日常的經驗,把它寄托在世間路的跋涉中。每一個旅人都夢想進入一個不問世事的桃花源,卻忽略了這個地方,也是這個高速運轉的世界的一部分。
“失落的美好世界”,對于龐大的旅行人數來說,畢竟是極少數。
在中國,被發現和傳誦,就意味著接踵而至的商業化。特別是古城、古鎮等歷史人文景觀。
我懷著很低的期待值,來到了西江千戶苗寨。
景區門口是一個大大的廣場,嶄新而整潔。稀稀疏疏的一列苗族表演者,撐著藍底白花的傘,穿著苗族傳統服飾,隨著笙樂聲,以一種難以模仿的韻律,慢慢晃動著,有一股神秘主義的氣息。
進入景區,便是一個木制吊腳樓林立的世界。能看到的所有木樓,都是店鋪,小吃店、紀念品店、客棧旅店,琳瑯滿目,小廣場上,花花綠綠的苗族服裝掛了一圈,等待著旅客挑選。所有最明顯的民族標識,白骨森森的牛頭、彎彎的牛角、光燦燦的苗銀、華麗麗的服裝飾品,都被呈現在第一眼就能掃到的地方。
游客在這里不會無所適從——因為這里的一切,都為游客做好了準備,10多年的旅游開發,苗寨的游覽和生活模式已經相對成熟,哪些工藝品好賣,哪些美食最吸引人,商家們都有一套道理。游覽似乎已經有一條固定路線,租一套苗族衣服拍照、吃一頓長桌宴、看一場苗族歌舞表演、去山上欣賞一次最為壯觀的千戶苗寨夜景。這是實踐后被提煉出的最為簡便的體驗行程,自然有可取之處,但看著滿街商鋪,我有點后悔給這里安排的停留時間太久。
乘坐游覽車上山,有一個平臺,是夜景觀賞點。西江的夜景很出名,我也是被那些壯觀的夜景照片吸引來的。山上很多客棧打出夜景招牌,宣稱是最佳位置、推窗可見,很多游客拖著行李、不辭辛勞也要上山住一晚。
我們在太陽還未落山時,就來到了觀景臺。人不多,可以靜靜地坐在亭子里,看白云堆卷,天色變幻。對面的兩面山坡上,爬滿了密密麻麻的吊腳樓,像巨人國的蟻穴或蜂巢,以居民們綿綿不絕的毅力筑成。日影西斜,青山嫵媚,村寨沐浴在金色夕照中,哪一家的新木樓還在修,哪一家窗口飄著紅色窗簾,都分明而清晰。背陰的一面山坡,烏黑的屋頂連成一片,安靜而沉默,一線陽光之外,便是繁華明媚,仿佛可以聽見狗吠,可以看見炊煙升起,有歸家的感覺。
漸漸夜幕降臨,每家每戶的屋檐下都點亮了同樣款式的玻璃燈。大山里的夜色格外濃,兩個山坡之上卻似有金光璀璨的燈海,又像天上的老君爐打翻,濺下了星火點點。萬籟俱靜,重重山脈峰巒起伏,沉靜默立,只有這個山谷,像堆滿了金器和寶藏,熠熠閃光。一條河流從山腳穿過,正像白居易描寫的“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白天再逛苗寨,有了一些改觀。商鋪雖多,但本地人也很多,無論是表演者還是商家。苗家小妹微笑著端來一碗牛肉粉,也還是可口。她們穿著民族傳統服飾,盤著高高的頭發,頭上插一朵鮮艷的大花。印象最深的是進入一家銀行,銀行在一座木樓里,窗口、設備是現代的,但有民族裝飾,柜臺工作人員都是苗族打扮,這應該是最具民族特色的銀行網點了吧。
在去苗王家的路上,突然下雨,于是在一家蠟染店躲雨,和店里的大媽聊了起來。大媽坐在靠門的小板凳上,借著門口的光亮,正在一塊白布上繪制花紋。我第一次花這么長時間,細細觀察一種民族工藝。大媽手握蠟刀,不時蘸一下腳邊小鍋里溫熱的蠟,在白布上如行云流水般繪制著各種奇特的花紋。她的手法非常純熟,線條圓潤飽滿,每一次都是一筆到位,更令我驚嘆的是,她根本不需要草稿,也沒有臨摹對象!這些花鳥蟲魚的圖案,全是她在腦海中想好,落筆成畫,沒有一幅是一樣的。圖案多對稱分布,是苗族人對于天地山川的獨特感受,有花朵、蝴蝶、魚、蛇、鳥、鳳、星星太陽等。這些來自大自然的意象,經過創造,形成一種相對固定的風格,如圖案內部多是平行、交叉的線條,講究一種張揚和規整并存的美感,充滿著曼妙的想象力:鳥的身上長魚鰭、鳳的翅膀有眼睛、太陽是一個開滿花瓣的圓盤……每一幅都很好看,我一口氣買了六幅!
大媽說她本是肇興那邊的,來到西江打工,她所屬的苗族和西江的不是同一種,難怪穿戴不似本地苗人。我問,現在年輕人還學這些不,她說,小孩子白天上學,回家了還是要學蠟染、繡花的,這些技藝是代代相傳的。這家店的老板娘,也是一位很厲害的蠟染手藝人,還辦著蠟染課程班,這些布、絲都是純手工制作,店里還養著蠶,蠟染藝術體驗中心也已裝修得差不多了。
她們的生活因為旅游改變了很多,這些美麗的藝術仍然有著活潑的生命力。
有一天(tian)晚上(shang),我(wo)們在一個(ge)(ge)僻靜的小(xiao)巷(xiang)里找到一家小(xiao)餐(can)館。進(jin)去后發現(xian)別有洞天(tian),餐(can)桌(zhuo)擺在露臺上(shang),視野極好,對面的山坡(po)和村寨盡收眼底。特別的是(shi),露臺一角,凸出去一個(ge)(ge)小(xiao)亭子,又要(yao)高(gao)出一層,好似懸于空(kong)中,中間一個(ge)(ge)圓(yuan)桌(zhuo),適合七八個(ge)(ge)人(ren)圍席(xi)而坐,溫(wen)一壺酒,舉杯(bei)把盞,談笑(xiao)風生,江湖渺遠,人(ren)語喧(xuan)喧(xuan)。
客棧老板是一個“古鎮漂”,即在全國大大小小的古鎮漂泊,生活,開店。鳳凰、麗江等等,都是過眼云煙,最后選擇停留在西江。“1990年代我就來過西江,那時的苗寨沒有半點現代痕跡,路上全是牛糞,苗人扛著農具,零零星星在路上走。清晨的時候,霧氣彌漫,那一瞬間,我以為自己來到了500年前。”
我也多想看看,那個清晨的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