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十分美,九分南太行!南太行有北方最后的世外桃源之稱。南太行之所以美,除了這里有綿延俊美的山色外,那漫山遍野盛開的桐花更是增添了巍巍山巒的嫵媚,令人嘆為觀止。
太行山脈北起北京西山,南至河南與山西交界的王屋山,綿延八百余里,俗稱“八百里太行”,太行山又被分為三段,河北省境內的叫做北太行,山西境內叫做西太行,而河南省境內的就是南太行了。
南太行的明珠非“郭亮”莫屬,那被譽為第八大奇跡的掛壁公路便是我們這次南太行之旅的主要目標。一走進萬仙山景區,眼望四周綿延的群山,除了翠綠的山脈和裸露的巨巖外,就是那山腰上一片片的桐花了。桐花呈淡紫色,一串串的生長,正值花期,怒放的桐花開滿在山間。
桐花是清明“節氣”之花,是自然時序的物候標記,三春之景到清明絢爛至極致,但同時盈虛有數由盛轉衰。桐花因此成為了兩種悖反意趣的承載。五月初,清明雖然已過,但山上溫度偏低,所以此時的南太行正是賞桐花的好時節。
美麗桐花開。山上有風,而桐花樹又比較高,所以很不好拍,只有這一張桐花的特寫還算不錯。串串桐花像串紅一般一束束開放,花朵大只,低頭開向大地,滿樹謙卑。
中唐時期,桐花“自開還自落”“紛紛開且落”,與文人的落寞寡合,自愜自洽的情懷相關;而到了唐宋時期“桐花鳳”開始流行。“桐花鳳”是一種專門采食桐花花粉的美麗小鳥,桐花鳳在桐花間鶯舞流轉畫面唯美,后人便把桐花鳳與桐花的關系賦予了祥瑞,愛情的寓意。
桐樹是中國古老的樹種,諸文獻記載:“三月……拂桐芭(葩)”;《周書》上說:“清明之日桐始華”。《周書》的記載奠定了桐花“清明之花”的地位。
宋朝呂原明《歲時雜記》總結了相沿已久的“二十四番花信風”:“清明:一侯桐花,二侯麥花,三侯柳花。”桐花是清明之征兆、標志。 清明時節,春和景明惠風和暢,春天的生機經過醞釀孵育已經全然釋放;但同時“盈虛有數”,清明時節也已經是春事闌珊,天氣變化劇烈,乍暖還寒冷雨飄灑。“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桐花既是春景的“高點”,也是春逝的開始。
三春花卉中地位最高的非牡丹莫屬。簡單對比,牡丹是“都市”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而桐花則是“民間”的,植根于廣袤大地、“鄉土社會”群山之間。
南太行山間桐花片片,真乃三生三世十里桐花。
桐花后面就是大峽谷,紅色巖壁上就是令人驚嘆的郭亮洞掛壁公路。
桐花具有普世性:桐花樹干高聳樹冠敷暢,桐花花勢壯觀碩大嫵媚。
桐花的花語是情竇初開。在春季里晚開的花朵,有著恬淡的氣息。
開放在山崖間的桐花
漫山遍野桐花開
桐花開也爛漫落也繽紛。桐花凋零的時候,地上如鋪茵褥,多愁善感之人此情此景怕又會引發傷春情緒了。
萬仙山景區位于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境內,是南太行風光最壯美的一段。境內紅崖絕壁,奇峽幽谷,飛瀑流泉,潭瀑相連,既有北方大山的雄壯蒼茫,又有江南水鄉的妙曼秀雅。而此時滿山桐花開更是為這里增添了浪漫的畫風。
太(tai)行(xing)山(shan)(shan)綿延(yan)俊美的山(shan)(shan)色,漫山(shan)(shan)遍野的桐花,等你來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