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美食攻略介紹:
宜昌的飲食不僅有內河肥魚的大餐,也有很多民族風味的小吃,其菜品的主要風格是“原汁、咸鮮、偏辣”,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老九碗”宴極具宜昌的本地特色,席上的菜由雜燴頭子、炸相蝶子、炸春卷子、魚糕丸子、魷魚筍子、錘碗蓮子、白肉肚子、香菌雞子、珍珠丸子等九道組成,都是用大碗盛著端上桌,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最好能嘗一嘗。
宜昌有不少特色鮮明的餐飲街,主要為吃河鮮與土菜為主。
長江肥魚一條街
特色:長江虎牙灘到南津關一帶出產肥魚,魚肉十分鮮嫩。因此在風景如畫的三游洞附近,形成了專門烹制肥魚的眾多餐館,除了外地游客,本地市民同樣經常光顧。
地址:10路旅游專線桃花村下
陶珠路夜市
特色:位于解放路繁華地段的陶珠路夜市;是宜昌市知名夜市排檔;約30家左右經營戶,一次可容納千余人同時就餐。在這里,客人不僅能品嘗到有名的湖北的鴨系列鹵制品、各種燒烤小吃,還能品嘗到極具宜昌特色的“地衣”、蝦球等可口菜肴,豐富的川菜躋身其中,冬季暢飲黃酒,夏季豪飲冰鎮扎啤,是消夜的好去處。
地址:宜昌市陶珠路
西壩江邊活魚鮮魚
特色:大條活鮮長江魚現殺現做,餐桌置放江邊,客人一邊把酒臨風,一邊品美味佳肴,夜晚猶可欣賞槳聲燈影,美不勝收。其中”鮮”酒家規模較大,獨具漁村風格,四季均備有各種野生活鮮魚,黃金進餐時間常客滿,提前預訂臺位較好。
地址:宜昌市下西壩江邊
小面一條街(環城北路小面一條街、福綏路小面一條街)
特色:小面是宜昌人的主要早餐品種,花樣繁多,營養豐富。小面多以黃豆大骨湯為底湯,加上各種配料,如肥腸、牛肉、肉絲、煎蛋等,味道十分鮮美,另有炸醬面、熱干面、酸辣面等十余種品種可供選擇,可謂物美價廉。宜昌人愛小面,現已衍生出幾條專門經營小面的街巷,有些甚至整天營業,同時配以各味腌菜、泡菜和鹵菜,以供顧客酌酒品嘗。
推薦店家:大三元面館、川娃面館、方媽面館
三游神仙雞介紹:
三游神仙雞是宜昌市一道傳統菜,系選用肥嫩仔雞為原料,經宰殺治凈后,以整雞置砂缽用多種調味料腌漬,再加高湯及香料、冰糖等調料燒沸,然后移小火(火靠)至汁濃雞熟裝盤。色亮香醇,原汁原味。
傳說:相傳,三游神仙雞的得名,源于宋代“三蘇”。早在北宋嘉裕元年(公元1056年)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從故鄉眉州(今四川眉山縣)赴汴京(今河南開封)應考。途經夷陵(今湖北宜昌市),被三游古洞的險峻所吸引,遂備上酒菜到此一游。對酒吟詩,勝似神仙。后人為了借以揚名,便將“三蘇”所食之雞菜命為“三游神仙雞”。后來南宋詩人陸游,在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亦慕名登三游洞,還汲水煎茶并題詩于三游洞石壁。傳說也曾品食過“三游神仙雞”美肴。而今,三游神仙雞更加美名遠揚。
白剎肥魚介紹:
白剎肥魚是一道傳統名菜,采用虎牙灘到南津關一帶出產的肥魚(回魚),和肥膘肉共蒸而成,魚肉鮮嫩,魚湯肥美,菜肴清淡,原汁原味,深受中外食者好評。在此基礎上,還制作有鄉球肥魚、牡丹珍珠肥魚等花色菜式。
峽口明珠湯介紹:
峽口明珠湯是由西陵峽口的景色而來靈感制成的,以雞蛋清蒸制成西陵峽口群山峰岳狀,然后用三色魚丸作明珠飄浮于群山之間,形象逼真,富有詩意。此菜已被列入湖北名菜之一。
想了解(jie)當地完整的旅(lv)游信息(xi),請點擊這里(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