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北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介紹
臺北順(shun)益原(yuan)住民(min)博物館位于至善路上,故宮博物院的斜對面(mian)。沉穩的灰色梯形建(jian)筑(zhu),整面(mian)玻璃窗的彩繪裝飾(shi),以及原(yuan)住民(min)圖騰設計的石(shi)柱(zhu),第(di)一眼就吸引(yin)到你。
博物(wu)館的建筑融合了原住民文化(hua)(hua)特色與現代(dai)化(hua)(hua)造型,別(bie)出(chu)心裁。館中(zhong)展示區集(ji)中(zhong)在地下一樓(lou)(lou)至(zhi)地面三樓(lou)(lou),典藏文物(wu)計1200件。
地下室(shi)包括神話區、影像視聽室(shi)、影像圖書(shu)(shu)館(guan)及(ji)特展(zhan)區。影像視聽室(shi)每天定時播放館(guan)方與部落文化工作(zuo)者共同制作(zuo)的原住民梗概、傳統歌舞、木雕(diao)篇(pian)、陶壺篇(pian)、紡織(zhi)篇(pian)等影片,影像圖書(shu)(shu)館(guan)則開放游客自行閱覽,而特展(zhan)室(shi)則不定時策劃各種主題(ti)展(zhan)覽。逛完若仍(reng)意(yi)猶未盡,不妨光(guang)臨一樓(lou)的禮品(pin)部,選購相關書(shu)(shu)籍(ji)及(ji)紀念品(pin)。
一樓展(zhan)(zhan)示區以圖表與模型勾靳出臺灣原(yuan)住(zhu)民的(de)分(fen)布與起(qi)源梗概(gai),并以大(da)幅影像展(zhan)(zhan)現原(yuan)住(zhu)民作為山海子(zi)民的(de)意(yi)象;空間里也陳列(lie)著雅美族漁舟及排灣族石板,正是臺灣原(yuan)住(zhu)民文化中鮮明(ming)的(de)代表。
二樓空間(jian)展示(shi)臺(tai)灣(wan)各原住(zhu)族(zu)群的(de)(de)生(sheng)活形貌,從(cong)房(fang)屋模(mo)型、樂器、雕刻工藝、紡織(zhi)器具(ju),到(dao)各式陶器紋飾,琳瑯滿目。其(qi)中為防臺(tai)風而建于(yu)地下的(de)(de)雅美(mei)族(zu)房(fang)舍,顯現(xian)出獨(du)到(dao)的(de)(de)生(sheng)活經驗與智能;長年生(sheng)著(zhu)一盆火的(de)(de)阿美(mei)族(zu)家(jia)庭(ting),利用火塘(tang)余溫烘干(gan)、保存(cun)肉食;門(men)楣刻繪著(zhu)人(ren)頭與百步蛇的(de)(de)排灣(wan)族(zu)石板屋,底下埋(mai)著(zhu)祖先尸骨,以示(shi)和祖先永不分離;寬(kuan)敞的(de)(de)鄒族(zu)男子聚會所,則表現(xian)出以男性為主的(de)(de)父系文(wen)化。走逛其(qi)間(jian),讓游客增(zeng)加(jia)對原住(zhu)民文(wen)化的(de)(de)認(ren)識。
三樓(lou)是織品暨飾(shi)(shi)品展(zhan)示室,可見到各(ge)族群不(bu)同時期(qi)制(zhi)作的服飾(shi)(shi),顯現出外(wai)來文化的影響(xiang),例如(ru)早(zao)期(qi)的原住民(min)衣(yi)服為獸皮衣(yi)和(he)無(wu)領無(wu)袖的貫頭衣(yi),后來不(bu)但發(fa)展(zhan)出袖子(zi),還開斜襟、帶盤扣;又如(ru)西班牙(ya)、荷(he)蘭人攻占臺灣前,原住民(min)的飾(shi)(shi)品僅(jin)有珍珠、瑪(ma)瑙(nao)、玉、貝殼、豬牙(ya)和(he)銀飾(shi)(shi)等材質(zhi),歐洲玻璃燒制(zhi)技術(shu)傳入后,飾(shi)(shi)品中(zhong)多了琉璃珠。
門票·開放時間
全票新臺幣150元,學生、原住民與70歲以上老人新臺幣100元,20人以上團體8折優惠。
開放時間:周(zhou)(zhou)二至(zhi)周(zhou)(zhou)日9:00——17:00,周(zhou)(zhou)一與每年1月(yue)(yue)20日至(zhi)2月(yue)(yue)20日休館。
前往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交通
公車(che):213、255、304、小18、小19至(zhi)故宮站(zhan)。
捷(jie)運:可于士林站下(xia)車(che),至中正路(lu)轉乘公車(che)304、255,小型公車(che)18、19、假日休閑公車(che)101,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