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處于從藏區到漢區,從牧區到農區的過渡地帶,因此具有厚重的邊緣文化色彩,民族有藏、羌、回、漢。九寨溝人的衣食往行、婚喪嫁娶和生產方式等,還保持著濃郁而古樸的藏族傳統。
九寨溝喪葬習俗:
九寨溝藏族的殯葬方式以火葬和土葬為主,很少有天葬、水葬的現象。宗教信仰以原始本波教為主,大德高僧們也用火葬,不用塔葬。
土葬是一種低規格的葬儀,除莊稼下種后和收割前這段時期亡故的人因忌諱用火的關系,不得不使用土葬外,只有所謂"兇死",即上吊、服毒、四禍、兇殺等等非正常死亡的人,才使用土葬。
在亡故的人停放期間和送葬入土時,都要請喇嘛念經,一方面安慰死者的靈魂,鼓勵他勇敢地超越餓鬼的世界到達天界,另一方面驅除污穢和邪氣,確保生者的平安。送葬時還要獻祭全羊的儀式,可以追溯到數千年以前最原始的本波教時期,認為羊是介于動物和人之間的一種最聰明的吉祥物,甚至可以代替母親和父親的地位。
喪葬時獻祭一只或數只羊,可以陪伴死者越過餓鬼的黑暗王國,遮蔽信死者的靈魂,死者就能夠順利通過艱險的餓鬼世界了。顯然九寨溝藏族中獻祭羊的儀式,是藏族最古老的喪葬文化的遺跡。
火葬被認為最榮耀的葬儀,老人們都希望死后能夠火葬。但九寨溝的火葬普遍使用二次葬。即火葬之后,把骨灰收集起來,再放入棺木埋入土中。這一點跟其它地區藏族火葬后揚棄骨灰有很大差別。 舉行葬禮時,親戚和鄰居都要送一幅經幡插在葬地。
由于九寨溝葬俗是不壘墳堆,所以,經過的人們看不到墳墓,只見到數十支經幡在荒野上飄動,為死者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