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地區介紹:
面(mian)積:32.9萬平方(fang)公里(li)。
人口:2452. 7萬(wan)面(mian)積32.9萬(wan)平方公里
位置:位于東南亞,全境被南中(zhong)國(guo)海分成東馬(ma)來(lai)西亞和西馬(ma)來(lai)西亞兩部分。西馬(ma)來(lai)西亞為馬(ma)來(lai)亞地區,位于馬(ma)來(lai)半(ban)島(dao)南部,北與泰(tai)國(guo)接壤,西瀕馬(ma)六(liu)甲海峽(xia),東臨南中(zhong)國(guo)海,東馬(ma)來(lai)西亞為沙(sha)撈越地區和沙(sha)巴地區的合稱,位于加里曼丹島(dao)北部。
行(xing)政區劃:全國分為13個(ge)州,包括西馬(ma)的柔佛(fo)、吉(ji)(ji)打、吉(ji)(ji)蘭(lan)丹、馬(ma)六甲、森美蘭(lan)、彭亨、檳榔(lang)嶼、霹靂、玻璃(li)市、雪(xue)蘭(lan)莪、丁加奴(nu)以(yi)及東馬(ma)的沙(sha)巴、沙(sha)撈越,另有三個(ge)聯(lian)邦直(zhi)轄(xia)區:首都吉(ji)(ji)隆坡、納閩(min)和普(pu)特拉賈亞(Putra Jaya,聯(lian)邦政府(fu)行(xing)政中(zhong)心)。
西(xi)馬來(lai)(lai)西(xi)亞為(wei)馬來(lai)(lai)亞地區,位(wei)于馬來(lai)(lai)半島(dao)南(nan)(nan)部(bu)(bu),北與泰國(guo)接壤(rang),西(xi)瀕馬六甲海(hai)峽(xia),東臨(lin)南(nan)(nan)中國(guo)海(hai),東馬來(lai)(lai)西(xi)亞為(wei)沙(sha)(sha)撈(lao)越地區和沙(sha)(sha)巴(ba)地區的合稱(cheng),位(wei)于加里曼丹島(dao)北部(bu)(bu)。海(hai)岸線(xian)部(bu)(bu)長4192公里。屬熱帶雨(yu)林(lin)氣候。內地山區年均(jun)氣溫22℃—28℃,沿海(hai)平原為(wei)25℃—30℃。
公元初馬來半島建立了羯荼、狼牙修等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刺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并發展成當時東南亞主要國際貿易中心。16世紀起先后遭到葡萄牙、荷蘭和英國侵略。1911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沙撈越、沙巴歷史上屬文萊,1888年兩地淪為英國保護國。二次大戰期間,馬來亞、沙撈越、沙巴被日本占領。戰后英國恢復其殖民統治。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在英聯邦內獨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并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退出)。
馬來西亞有13個行政州,另加2個聯邦特別區:首都吉隆坡,其中西馬來的11個州曾經是伊斯蘭王國。馬來語為馬來西亞國語和官方語言,英語為通用語言和函電語言,其它還有漢語、泰米爾語和一些部族語言。
馬來西亞是一個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膠、棕櫚油及錫的出產國,也是優質熱帶硬木、石及天然氣的重要出產國;此外,還盛產可可、胡椒、椰子等熱帶經濟作物;漁業資源也豐常豐富,除各種魚類外,馬來西亞海岸還產龍蝦。
馬來西亞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陽光充足,氣候宜人,擁有很多高質量的海灘、奇特的海島、原始熱帶叢林、珍貴的動植物、千姿百態的洞穴、古老的民俗民風、悠久的歷史文化遺跡以及現代化的都市。
馬來西亞由馬來半島南部的馬來亞和位于加里曼丹島北部的沙撈越、沙巴組成,位于北緯1°-7°之間,是一個熱帶之國,陸地面積為32.9萬平方米,全國海岸線總長4192千米。面積32.9萬平方公里。位于東南亞,全境被南中國海分成東馬來西亞和西馬來西亞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