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lai)過越南的(de)(de)人(ren)大都忘不(bu)了這里特有的(de)(de)東南亞風(feng)情,走在大街上(shang),隨處可(ke)見的(de)(de)扁擔,道路上(shang)轟(hong)鳴的(de)(de)摩托(tuo)車,還有馬路上(shang)的(de)(de)“蒙面女(nv)俠(xia)”和穿拖鞋戴綠帽子的(de)(de)男子,都在講述著這個(ge)國家的(de)(de)特別。
風情一:男人都穿拖鞋戴綠帽
如果說越南女子都是“蒙面大俠”,男人們也有著自己的特色,那就是穿拖鞋戴綠帽。大街小巷的男人們不少都穿著拖鞋,不少人除了上班時間,幾乎都穿著拖鞋。一位商店老板告訴筆者,因為越南天氣炎熱,拖鞋很舒服也很方便。在鄉村,農民在田間干活,不管男女從早到晚都穿著拖鞋。越南盛產橡膠,橡膠的質量在全世界都處于領先地位,用這樣的橡膠制成的拖鞋不僅質地柔軟,韌性好,而且特別耐穿,還不會腳臭。加上價格便宜,不少外國游客,特別是中國游客來越南都要買好多雙回國送給親朋。
與中國的民間習俗不同,越南男人喜歡戴綠色帽子,筆者發現無論白發蒼蒼的老者還是蹣跚學步的小男孩,都帶著頂綠帽子。最普遍的一種是像安全帽一樣的硬殼帽,據說是戰爭的產物。經歷過不少戰爭的越南,以前當兵的男子戴上綠色帽子可以很好地隱蔽自己。雖然戰爭遠去,但帽子仍然沿襲了“戰時的顏色”。
風情二:一根扁擔挑著兩筐稻米
一根長長的扁擔,兩端各自挑著一個竹筐,在越南大街小巷,經常可以看到挑著扁擔到處走的人,小販們有的扁擔里挑著水果沿街叫賣,還有的里面放著塑料制品和一些日用品或者是礦泉水和冷飲,作為一個流動的小攤,哪里人多肩膀一挑就到哪兒去,累了就把扁擔放在路邊,兩個筐擺在前面,就成了一個“固定”的攤位。還有些老百姓把扁擔當成了“手提包”,只要出門帶東西,就隨身挑起扁擔走。在越南的一些旅游景點,也經常能看到擺放著大小不等的扁擔,大的能裝下兩個人,不少游客還鉆進兩個筐里拍照留念。
筆者在越南生活多年,發現越南人有種“扁擔情結”,不光因為扁擔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很常用,還跟整個國家的版圖有關。越南的國土兩頭寬中間窄,從北往南呈一個拉長的“S”形,所以越南還有著“一根扁擔挑著兩筐稻米”的美稱。“一根扁擔”是指越南中部狹長地帶的山脈,“兩筐稻米”指越南的南北方各有一片大平原。越南的水稻產量高,如今已成為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出口國之一,而主要的水稻產區集中在越南南北兩個高產的平原,北方最大的平原紅河三角洲,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南方的九龍江平原總面積約4萬平方公里,是越南南方最富饒的地區,也是世界著名的稻米產區。
風情三:先嚼檳榔再講故事
筆者一次買水果時,發現賣水果的阿婆居然滿嘴黑牙,嚇了一跳,越南朋友說那是嚼檳榔的結果。越南的檳榔樹很多,有些地方的人喜歡沒事像嚼口香糖一樣嚼檳榔,他們嚼檳榔的方法很獨特,首先把檳榔切成小片,然后連同一種葉子和石灰一起放到嘴里嚼,三樣東西混合起來會發生反應,變成血紅色的汁液,這樣慢慢牙齒就會變黑。據說,在以前,姑娘要吃檳榔把牙齒染得黑又亮,否則會嫁不出去的。越南民間有句俗話說“嚼檳榔是故事的開端”,意思是說建立感情必須從嚼檳榔開始。
風情四:路上都是“蒙面女俠”
越南是個摩托車王國,路上都是轟鳴而過的摩托車,而摩托車上的女子個個都是“蒙面女俠”。想要看到其“廬山真面目”還真是很困難,因為女人們把臉捂得相當嚴實,頭上帶著帽子或者尖尖的斗笠,然后用“布”將臉蒙上,唯一露出的只有一雙眼睛,但很多人還戴上了墨鏡。在公路邊的加油站和收費站,工作人員無論男女也都“全副武裝”,包裹得十分嚴實。
有趣的是,“女俠”的蒙面工具可謂五花八門、五顏六色,有的是紗巾,有的是口罩,還有的干脆將大手帕對角折起來,一角朝下,另外兩個角對折在腦后打結系住。筆者還見到有人用不同國家國旗圖案的手帕蒙在臉上。在越南,天氣炎熱,尤其是南方,常年高溫,面對強烈的日曬,愛美的女子為了不被曬黑,每個人外出都有一套自己的“裝備”:帽子、口罩或者紗巾、袖套還有墨鏡等,只要裸露在外的身體部位都要遮掩得嚴嚴實實,生怕被曬黑。不管城市還是鄉村,都是防曬第一。
越南朋友半開玩笑地說,越南女子之所以如此“防曬”是因為越南男少女多,很多父母是“家有千金愁出嫁”,所以女孩們都不遺余力地保護自己的嬌容,以求將來能找到如意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