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當法國探險家亨利·穆奧(Henri Mouhot)在遮天蔽日的叢林中發現被茂密的森林掩埋了幾百年的吳哥古跡時,他一定驚呆了,而當時他眼前的景象我們現在已經無法看到,只能從他的游記中尋找一些痕跡,不過有兩個寺廟可以讓我們的想象更接近真實,因為它們并沒有像其他的吳哥古跡那樣得到更多的修復,更接近被發現時的原始狀態。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這里的樹和塔已經糾纏在一起,無法分開了。
這兩座寺廟一個是塔布蘢寺,一個是圣劍寺,都是由門耶跋摩七世(Jayaviravarman Ⅶ)建造的,前者用來紀念母親,后者用來紀念父親。
起初看到巨大的樹干與墻體交錯在一起,會很驚訝,但逐漸會覺得它們就像天生的一對,相生相克,樹干將墻體緊緊地攬在懷中,或牢牢地握于掌內,屏氣凝神,似乎都可以聽到樹干的發力和墻體的掙扎,原本沒有生機的寺廟也因為樹的擁抱而有了生命。
最形象的描述是這樣的:樹和塔就像兩個糾纏在一起的摔跤手,只是這場比賽不是用分鐘,而是以世紀來計時的。塔布蘢寺(Ta Prohm)建造時間:公元1186年信奉宗教:佛教最少游覽時間:1個小時游覽路線建議:從東西兩個門都可以進出,但建議從西門進入,因為不僅可以穿過四面佛的大門,而且進門后有一段沙土路,兩側是高大茂密的樹木,這段路程更增加了一種期待,然后按照指示牌的方向逐一觀看樹與塔糾纏的奇觀,在行程過半的一塊空地處,有一個佛塔,門口一般會有管理人員,其內部中空,背靠一側站立,用掌擊胸會有清晰的回聲,而其他拍擊方法都不行,我稱其為問心塔,值得一試,最后走出東門,也可以原路返回。
攝影建議:由于樹叢密集,而且建筑的空間比較狹小,所以有些地方早晚光線照不到,盡量避免正午就可以了;反差比較嚴重,拍些樹與塔糾纏的局部和細節較好;有棵向西的長在墻上的樹,樹皮呈金黃色,被稱為黃金樹,下午拍攝更佳;強烈建議拍些黑白片,更有味道。
發呆建議:隨便找一處可以看到樹塔相纏的石臺坐下,用幾分鐘來體會幾個世紀的變化;在一棵樹根沿著墻體延伸很長的墻洞中,會有僧尼燃香念經,坐在石臺上,看香火繚繞,聽經文喃喃。
貼心提示:盡量不要偏離主路,因為兩側很多地方都處于發現時的廢墟狀,安全沒有保障,請聽從管理人員的建議和勸阻;千萬不要在樹上刻字,當然這并不是說就可以在石頭上刻字,還是用鏡頭留念吧;這里是《古墓麗影》的拍攝地,出發前溫習一遍電影會增加一份尋找影片拍攝場景的樂趣。
吳哥旅游景點介紹
圣劍寺(Preah Khan)
建造時間:公元1191年信奉宗教:最初為佛教,后為印度教(供奉濕婆)最少游覽時間:1個小時游覽路線建議:從東西兩個門都可以進出,建議從西門進入,經過比吳哥城南門規模小很多的攪拌乳海,門口北面墻上有神鳥伽魯達的浮雕,是吳哥古跡中保存較為完好的,然后一直向東,經過濕婆和圣塔,再轉向東北方向,看藏劍臺和兩層石構建筑,最后從東門出來,回首還能看一處樹與墻的糾纏。
攝影建議:空間比塔布蘢寺更加狹小,拍攝建議基本相同;靠近東門處有一棵樹長在塔上,從建筑內向北上方可以拍到獨特的剪影。
發呆建議:內部建筑空間太局促不適合發呆,倒是東門外游人很少,可以坐下來休息一下,從剛才狹小門廊的跋涉中透些氣,機會好還能碰到寫生的當地人。
貼心提示:門廊實在太低矮了,而且一個連一個,很容易碰頭,要時刻注意;這里沒有整理好的廢墟狀況比塔布蘢寺更嚴重,離開主路后要注意安全;雖然沒有了圣劍,但這里有很多微笑的仙女,值得細心品味。
變身塔 性感的獅子
很多人都會忽略這里,但是當你站在高臺上,與身邊的獅子一起俯瞰四周無際的叢林時,你會覺得不虛此行。
變身塔實際上是吳哥王朝時期用來火化國王的火葬場,之所以稱為變身塔,是按照印度教義中的善惡輪回,國王死后可以變身為神。
變身塔為一神山造型,神殿的最外層是紅泥磚墻圍繞的方形平臺,4個方位筑有十字形的門廊,第二層的平臺也用紅泥磚墻圍繞,塔前有座長方形的停棺臺,底座是濕婆的坐騎黃牛(Nandi)的雕像,兩旁則是如煙囪般尖高的火化骨灰塔。東北角還有間小室,內有洗骨灰池,并附設排水孔。在最上層平臺有五座寺塔,四個方位的塔較小,中央者最高大,亦為象征宇宙的中心--須彌山。
歲月的滄桑早已讓塵歸塵土歸土,只留下高大的建筑和守衛這里的獅子。見過很多地域和民族刻畫的石獅子,有的威嚴,有的神秘,有的頑皮,而這些詞匯都不適合這里的獅子。這些歷經了千年的獅子,大多已經面目殘缺,但依舊保持著最初的身形,性感且健美,甚至還帶有一絲優雅。如此優美的線條,只有生活富足、氣度非凡的民族才能創造出來,吳哥時期的高棉人達到了這種境界。
變身塔(Pre Rup)建造時間:公元961年信奉宗教:印度教(供奉濕婆)最少游覽時間:半個小時游覽路線建議:面積不大,從東門進入,爬上金字塔形的變身塔可以登高遠眺,性感的獅子值得花些時間,然后從南側下來,圍繞塔四周空地上的殘垣斷壁看一圈,再回首仰視一下高塔,從東門出來。
攝影建議:登上塔頂,視野開闊,附近就是茂密的叢林,從獅子身后拍攝,有君臨天下的感覺;而從塔下面仰拍則顯出獅子威武高大之勢。
發呆建議:坐在高高的獅子旁的臺階上,視野從近觀景區小路上的車輛和游人掠過,遠望層層叢林中圓潤不高的山巒,做一下深呼吸,讓心境平和,讓胸懷廣博。
貼心提示:除了獅子,南側空地上一些殘存的柱子,與吳哥寺內石柱的窗欞類似,但更有幾分滄桑,黃昏時感覺更佳;草叢中隨意散落的雕塑可以留心一下,有些頗為精美。
女王宮 玫瑰色的閨房
女王宮規模很小,但其藝術價值卻很高,是吳哥古跡中非常著名的一處建筑,被稱為叢林的珍珠。龐德在《神奇的柬埔寨》中這樣描述女王宮:一處絕妙的地方,就如在神秘叢林中隱隱可見的仙殿:每個小孩都會對它萬般向往,但長大后,卻悲哀地發現這里太可愛了,以致懷疑是否真實。女王宮采用方形或長方形的層層城廓式規劃,坐西向東,由三層紅砂巖圍墻圍護,圍墻外還有一條壕溝。第一道圍墻長110米、寬95米,通過第三道墻正東面的三個拱門,便可看見里面的神塔梵宮。
女王宮的美來自其無處不在的精美雕刻,從門框到立柱,從窗欞到墻壁,整個建筑幾乎從頭到腳都被雕刻了一遍,無論是神話故事中的主角,還是裝飾用的卷花,都精雕細刻,巧奪天工。粉紅色的砂巖材質,更增添了雕刻的華美氣氛。
女王宮實際上是一座供奉濕婆神的寺廟,第一次聽到濕婆以為是一個女子,其實那只是翻譯成中文的誤導,濕婆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是毀滅之神,他掌管世界的輪回,他的舞蹈既預示著滅亡也孕育著重生。在印度教寺廟中,不僅會供奉他的神像,連林迦--他的生殖器的造像--都被當做濕婆形象頂禮膜拜。
據說女王宮曾經專門供尼姑居住,也說它曾經是宮廷嬪妃們在戰亂時期的庇護所,所以得此名字。無論哪種解釋,我相信這是一處為女子居住的所在,那玫瑰的色彩,那繁復細膩的雕刻,讓這里的空氣中都彌漫著一種閨房的氣味。我如同癡情的男子,第一次進入初戀女子的內室,眼前的一切新鮮而令人興奮,鼻翼間充滿了女子甜美的氣息,沉醉在這千年的閨房中。
女王宮(Banteay Srei)建造時間:公元967年信奉宗教:印度教(供奉濕婆)最少游覽時間:半個小時游覽路線建議:面積不大,從東門進出,經過三道門廊就能看到主體建筑,轉一圈原路出來后,再從河塘邊遠觀一下女王宮的全貌。
攝影建議:上午10點前人少,光線也好;黃昏時,原本就粉紅的建筑更加色彩迷人;每一塊雕花的細節都可成就一幅不錯的作品。
發呆建議:一進門左側靠墻席地而坐,隔著河塘看著精美絕倫的女王宮,以及驚嘆不絕于耳的人流,幻想著這里就是你或者你的心上人的閨房;主體建筑南側第二道墻和第三道墻之間,除了管理員沒有游客,雖然空間狹小,但也清凈,你可以透過石柱的窗欞看主體建筑的石塔和擁擠的游人,偷笑自己的所在。
貼心提示:由于女王宮離吳哥寺和吳哥城等主要景點集中的區域較遠,可以安排在去往荔枝山的回程中觀看,省一些租車的費用,也節省路途上的時間;女王宮從門口到中心區,處處都是精美的雕刻,所以要步步為營,細細品味。
巴戎寺 淡定的微笑
遠遠望去,會以為那是一座風化嚴重的亂石堆,走近了才看清,這是一座用信仰和技藝雕刻的山峰,而攀上臺階置身其中,才發現自己進入了一個微笑的世界。
巴戎寺位于吳哥城的中心,原名耶輸特拉芝里,意即耶輸跋摩山,象征著宇宙的中心。高棉人認為世界的中心聳立著一座山--須彌山,眾神都聚居在這個宇宙中心。所以歷代的國王都會在都城的中心修建一座山,山上建廟,供奉自己所信奉的神。巴戎寺就是這樣被修建的。
巴戎寺分為三層,第一層和第二層有很多浮雕,第三層的核心部分由一組16座相連的寶塔構成,代表當時的16個省。這里共有54座四面佛塔,每座塔的四面都是一張微笑的巨臉,共216張,每張臉都高達4米。每張臉的表情初看都一樣,低垂眼簾,唇角微翹,一副似笑非笑、高深莫測的樣子,被稱為高棉的微笑。但仔細觀察,表情的細微處又各不相同,有的略帶悲傷,有的輕描淡寫,有的近乎調皮,有的玩世不恭……關于這些微笑的巨臉到底刻畫的是誰,還有很多爭議,主要有兩種解釋,有人認為這是佛祖,因為建造者信奉佛教;還有人認為這就是建造者門耶跋摩七世本人的面孔。
門耶跋摩七世是吳哥王朝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國王,信奉佛教的他帶領高棉人打敗了入侵者,使吳哥進入又一個繁榮時期。吳哥城就是他在位時修建的,四面佛的造型在這一時期的建筑中被廣泛使用,除了巴戎寺,保存最為完好也最著名的就是吳哥城的南大門上的四面佛。在他死后不久,吳哥王朝開始走向沒落,吳哥古跡也隨之掩埋在叢林中。
我更相信那些笑臉就是門耶跋摩七世的真實容貌,那種淡定和豁達,是經歷了現世的磨難與掙扎才修煉成的,這高深的表情作用于我也就更親切更有力。
當置身在無數的微笑中,只需要一個深呼吸的時間,興奮感和好奇心就都漸漸隱退,喜悅和悲傷也都不再強烈,淡然得如同水一樣。每張微笑的巨臉都像是一面鏡子,照出的不是表面的凹凸,而是內心的起伏。
巴戎寺(Bayon)建造時間:公元1181-1218年信奉宗教:佛教最少游覽時間:1個小時游覽路線建議:一般旅游團會帶領游客在上午從東門(正門)進入,其實選擇下午從西門進入更好。未進入前,從西側偏南的位置可以看到整個巴戎寺在水中的倒影,然后穿過巨大的門廊,在第一層和第二層觀看浮雕,上到第三層,在四面佛的包圍中或驚嘆或冥想,然后從東門出來。
攝影建議:下午從西向東拍攝更佳,黃昏后月亮出來,可以拍攝一些有月亮入畫的佛像的剪影;四面佛的正面和側面大頭照是必須要拍的;強烈建議,有體力和能力,拍攝大畫幅黑白片,效果極佳。
發呆建議:找一處被四面佛包圍的角度坐下(很容易,倒是找一處視線內沒有四面佛的角度比較難),用微笑對微笑,或者透過重重微笑遙望遠處的天,心中會逐漸安靜得空無一物,連起身的想法都沒有了。
貼心提示:在三層南側可以透過一個窗欞看到北面的一尊面朝西的四面佛,你站在窗欞前面朝東,可以讓同伴拍攝到你和四面佛接吻的剪影;這是個需要靜下心來體會的地方,所以請安排更多的時間,最好能從午后待到黃昏,心境也會隨著光線的變化而沉靜。
柬埔寨旅游咨詢:020-6283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