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優美迷人的熱帶風光也許及不上馬爾代夫的驚艷,廣博的佛教文化似乎也不如印度的狂熱,獨有的民間風俗又比不上緬甸的純粹,但泰國卻蜚聲海外,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前來觀光。而泰國的致命吸引力或許正是以上三者的疊加,加上東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古代和現代化的時空交錯,讓你慢慢體會精致而又真切泰國生活。
泰國素有“黃袍佛國 ”美譽,是一個具有兩千多年佛教史的文明古國,在美麗富饒的國土上,有三萬多座充滿神話色彩的古老寺院和金碧輝煌的宮殿。泰國佛寺外觀造型宏偉壯觀,建筑裝飾精巧卓絕,享有“泰國藝術博物館”美稱,是泰國的國寶、文化的精萃。
泰國北部山(shan)區(qu)(qu)森林(lin)密(mi)布,奇花異(yi)木中棲息著眾多(duo)珍禽異(yi)獸。泰國政府把一些(xie)天然森林(lin)區(qu)(qu)劃(hua)為(wei)自然保護區(qu)(qu),并辟為(wei)森林(lin)公園。這里空氣清新(xin),是森林(lin)浴的佳(jia)地。北部山(shan)區(qu)(qu)氣候(hou)四季(ji)皆春,又有瀑布、湖泊和各(ge)種飛禽走獸,吸引(yin)了一批(pi)批(pi)旅游者慕名而(er)來。
泰國主要旅游城市和旅游區有“天使之城”曼谷、“泰北玫瑰”清邁、“東方夏威夷”芭堤雅、“泰國明珠”普吉島、“椰林海島”蘇梅島和“金湯城池”大城等。
地理:位于亞洲東南半島,西部與緬甸接壤、東部為老撾和柬埔寨,南部與馬來西亞相連。北部為山地和平原,南部有長達數百公里的海岸線和眾多島嶼。
面積:51.31萬平方公里。
人口:約6500萬(2007年)。
民族:主要為泰族和老撾族,此外還有馬來族、高棉族等30余個少數民族。
語言:泰語為主,英語較為普及。
宗教:絕大部分居民信仰佛教,馬來族信仰伊斯蘭教,少數人信仰基督教、印度教、錫克教等。
國際電話代碼:66
時差:比北京晚1小時。
貨幣:泰銖,簡寫為THB,與人民幣的比值約為4.5:1,正在持續升值中。
重要景(jing)點:大王宮(gong)、普拉辛寺、芭(ba)東海灘(tan)、攀牙灣(wan)、瑪雅灣(wan)、芭(ba)堤雅海灘(tan)。
最佳旅游時間
泰國中南(nan)部地區(qu)曼谷、大(da)城以南(nan)地處(chu)熱帶(dai)(dai),終年炎熱,全年溫差(cha)不大(da),可(ke)謂四季如夏。而北部清邁以北地區(qu)則屬于亞熱帶(dai)(dai),加上四周山區(qu)和茂(mao)盛的(de)植被,可(ke)謂四季如春。
中南部地區:曼谷、華欣-七巖、芭堤雅、普吉島、蘇眉島、皮皮島和甲米均屬于泰國中南部地區,這里絕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各地年平均氣溫一般為30℃左右。每年11月-次年1月,是泰國中南部的最佳季節,其次是2月和10月。以曼谷為例,一年中最舒適的月份是12月,月均溫度17℃左右,4-5月是最難以忍受的季節,月均溫度高達38℃。
由(you)于(yu)受熱帶(dai)季(ji)風(feng)影(ying)響,泰國中南部全年(nian)(nian)可(ke)明顯分為三季(ji):2月-5月氣(qi)溫(wen)最(zui)高(gao),平均32℃~38℃,稱(cheng)為“熱季(ji)”,空氣(qi)干燥;6月至(zhi)10月下旬,此(ci)為“雨(yu)季(ji)”,全年(nian)(nian)有85%的雨(yu)量集中在(zai)雨(yu)季(ji),月平均溫(wen)度(du)維持在(zai)28℃左右;雨(yu)季(ji)過后迎來(lai)(lai)一年(nian)(nian)之(zhi)中最(zui)佳的季(ji)節——“涼(liang)季(ji)”,此(ci)為11月至(zhi)次年(nian)(nian)1月,平均氣(qi)溫(wen)為19℃-26℃。雖稱(cheng)“涼(liang)季(ji)”,但對中國游客(ke)來(lai)(lai)說不能(neng)算(suan)冷(leng),感覺非常舒適。
北部(bu)(bu)地區(qu)(qu)(qu):清邁和清萊屬(shu)于(yu)泰國(guo)(guo)(guo)北部(bu)(bu)地區(qu)(qu)(qu),這里絕(jue)大(da)部(bu)(bu)分地區(qu)(qu)(qu)屬(shu)亞熱帶季(ji)(ji)風氣候,各地年平(ping)均(jun)(jun)氣溫一般(ban)為(wei)25℃左右。每年除去6-9月(yue)的(de)雨(yu)季(ji)(ji),其余時(shi)(shi)間(jian)都是很好的(de)旅游季(ji)(ji)節。泰國(guo)(guo)(guo)北部(bu)(bu)地區(qu)(qu)(qu)的(de)雨(yu)季(ji)(ji)時(shi)(shi)間(jian)是6月(yue)-9月(yue)為(wei),此(ci)時(shi)(shi)雨(yu)量(liang)最充沛,來(lai)旅游一定(ding)要(yao)攜帶好雨(yu)具。而其余時(shi)(shi)間(jian)的(de)平(ping)均(jun)(jun)氣溫僅18-24℃左右,最低甚至只有4℃左右,對中(zhong)國(guo)(guo)(guo)游客來(lai)說是非常舒適的(de)旅游時(shi)(shi)節。
泰拳
一提起泰國武術,每個人都會立刻想到那些拳臺上的霸主——泰拳手。泰拳賽刺激而緊張。泰拳比賽的場面既壯觀又殘酷。比賽時拳師解下頭上束的“神帶”,戴上橡皮手套和保護下部的硬罩,不穿上衣,只穿一條短褲,手腕部要纏上寬一寸的長繃帶。每場比賽必須經過五個回合才分勝負,每一回合三分鐘。如果一方被擊倒,裁判數到10,仍未起來就為失敗者。比賽時的樂隊通常由三人組成,樂器有笛子、鼓和鈸。當樂手奏樂時,拳師們便以嚴肅的態度步入比賽場內。
越來(lai)越多(duo)的人(ren)來(lai)到泰(tai)國,參加專門的泰(tai)拳培訓課(ke)程,學習(xi)泰(tai)拳。有的是為(wei)了強(qiang)身健體(ti),有的是為(wei)了自衛,還(huan)有的是為(wei)了成為(wei)一名(ming)職業泰(tai)拳手(shou)。現在(zai),泰(tai)國中等以(yi)上的學校,很多(duo)把泰(tai)拳列入體(ti)育課(ke),以(yi)便使這一世界上獨特的拳術更好地(di)流傳(chuan)下去。
SPA和泰式按摩
泰國已經成為東南亞水療美容業的發祥地,以亞洲傳統的治療方法為基礎,重在調理,使身心達到和諧。泰國大部分酒店都有SPA中心,從面部護理到全身保養,從上到下把你呵護的面面俱到。很多SPA間的內部裝修十分古樸,且充滿藝術氣息,這樣更有助于煥發所有感官的功能。
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使越來越的人被肥胖、壓力和缺乏運動所困擾,身心健康已經成為一個重要因素。有些游客會在某個熱帶島嶼上待上一周進行齋戒調理,或者在一天觀光之后做一套SPA放松一下。并通過人體的五大感觀功能: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的感知來達到一種身、心、靈皆舒暢的感覺,以保持迷人的身姿和健康的身心。
泰式按摩發源于古印度的西部,創始人是印度王的御醫吉瓦科庫瑪,是古代泰王招待皇家貴賓的最高禮節。泰國傳統醫藥及按摩知識、技法由傳教的印度僧人帶入泰國,在廣泛吸收他們的的寶貴經驗后,銘刻在大理石上,鑲嵌于瓦特波的臥佛寺的游廊壁上,成為訓練傳統泰式按摩的基地。
泰(tai)式按(an)(an)(an)(an)摩(mo)(mo)是各(ge)種按(an)(an)(an)(an)摩(mo)(mo)中(zhong)(zhong)最激烈的,按(an)(an)(an)(an)摩(mo)(mo)時無需使用按(an)(an)(an)(an)摩(mo)(mo)油。按(an)(an)(an)(an)摩(mo)(mo)師(shi)從腳趾開始向上(shang)按(an)(an)(an)(an)摩(mo)(mo)至頭(tou)頂結束,其中(zhong)(zhong)背部(bu)、腰(yao)部(bu)和關節是按(an)(an)(an)(an)摩(mo)(mo)重(zhong)點。按(an)(an)(an)(an)摩(mo)(mo)師(shi)利用兩手、兩臂、兩腳及全身重(zhong)量滾壓(ya)、伸展、拉抻體驗者的身體,刺激肌肉和結締(di)組織。按(an)(an)(an)(an)摩(mo)(mo)過程(cheng)中(zhong)(zhong)會感到疼痛,尤其是第一次體驗者,可能(neng)受(shou)不(bu)(bu)了泰(tai)式按(an)(an)(an)(an)摩(mo)(mo)的大動作,負(fu)責(ze)的按(an)(an)(an)(an)摩(mo)(mo)師(shi)會與體驗者溝通(tong)按(an)(an)(an)(an)摩(mo)(mo)力(li)度,并提醒其徹底放松(song)身體、不(bu)(bu)要擰(ning)著勁。
大象故里
泰國是亞洲象的家園。泰國大象保護中心就坐落在泰國北部的南邦府(Lampang),游客可以在這里學習如何駕馭它們,如何把它們趕到河里洗澡。如果愿意的話,還可以和你的象一起在叢林中小憩。這些聰明的動物的壽命和人類一樣,但是它們現在卻已經成為瀕危物種。象在泰國人心目中是神圣和莊嚴的象征,暹羅王國的國旗上就有一頭優雅的白象。即便是現在,依然會看到一些泰國人模仿古暹羅的武士的樣子從大象的肚子下面走過,認為這樣可以給他們帶來好運和力量。
游客們也可以騎著大象體驗一下,晃晃悠悠地翻越群山,趟過小溪,穿越叢林。要想知道大象的力量有多么驚人,看著他們卷著重重的原木卻邁著輕松的步子就一目了然了。泰國的很多島嶼上都有騎象的項目,不過,風景最秀美的還要數泰國北部。
費(fei)用:一日游(you)800泰銖左右,包括自助午(wu)餐。但給馴象(xiang)員(yuan)的小費(fei)和請大象(xiang)“吃香蕉(jiao)”的錢不(bu)算在內。
泰式美食
泰國菜同法國、中國、意大利并列世界四大美食。無論是其味道是辛辣或者溫和都遵循了互相融合互相包容的中庸之道。泰國飲食文化是受東、西方文化影響的結合體,發展到如今極具地方特色的泰式美食。擁有百多年歷史的泰國菜的味道和形式可以根據不同的廚師、吃客、特定情況乃至烹飪地點來決定,每一道菜都可以根據消費者的口味和飲食習慣進行制作加工。
泰(tai)(tai)(tai)(tai)國(guo)(guo)菜素以辛辣(la)、酸甜(tian)著名(ming),食(shi)材采天然新(xin)鮮之農產品為主(zhu),泰(tai)(tai)(tai)(tai)式(shi)調味(wei)復雜獨特(te)多以香茅、南(nan)姜、檸檬、紅蔥頭、小辣(la)椒入(ru)味(wei),并加入(ru)魚(yu)露、蝦醬、椰奶(nai)等等十幾種本地(di)特(te)產的(de)香料(liao)。泰(tai)(tai)(tai)(tai)國(guo)(guo)著名(ming)的(de)菜肴如泰(tai)(tai)(tai)(tai)式(shi)酸辣(la)海鮮湯(又(you)名(ming)冬陰功(gong))、泰(tai)(tai)(tai)(tai)式(shi)炒河粉、風味(wei)木瓜沙拉、綠咖喱椰汁雞、泰(tai)(tai)(tai)(tai)式(shi)炸魚(yu)餅等等深受(shou)游客們的(de)喜(xi)愛。只有(you)親(qin)(qin)自品嘗才能體會到泰(tai)(tai)(tai)(tai)國(guo)(guo)菜那種獨特(te)的(de)酸辣(la)味(wei)。現在越(yue)來(lai)越(yue)多的(de)人通過親(qin)(qin)自學習(xi)泰(tai)(tai)(tai)(tai)國(guo)(guo)烹(peng)制(zhi),來(lai)親(qin)(qin)密接觸泰(tai)(tai)(tai)(tai)國(guo)(guo)美(mei)食(shi)。
泰國購物
泰國絕對不是那種能夠治愈購物狂的地方,因為路邊商店和攤販的誘惑足以使一個正常人成為新的購物狂,從令人著迷的周末市場到最新潮的購物中心,即使是最頑固的討厭購物者也會心跳加速。在泰國購物一定要管住你的錢包,小心分文不剩。
泰國(guo)前總(zong)理他信推行(xing)的“一村一特(te)產”的扶植計劃讓很多生活在鄉(xiang)村里的泰國(guo)百(bai)姓制作出了(le)特(te)別精(jing)美(mei)和(he)個(ge)性(xing)十足(zu)的工藝(yi)(yi)品(pin)(pin)。從家庭裝飾到精(jing)致的藝(yi)(yi)術品(pin)(pin),再到有異域情調的泰絲和(he)泰麻,這里應有盡(jin)有,甚(shen)至還有你根本想(xiang)象不(bu)到的商品(pin)(pin)。
泰國歷史上的四大王朝
據考古證實,早在(zai)5000年前,泰(tai)國(guo)的(de)土地上就出現了青(qing)銅文化。現在(zai)泰(tai)國(guo)的(de)主要民族(zu)泰(tai)族(zu)發(fa)源于中(zhong)國(guo)南(nan)(nan)部(bu),在(zai)公(gong)元前后移居到泰(tai)國(guo),中(zhong)國(guo)云南(nan)(nan)的(de)傣族(zu)與(yu)泰(tai)族(zu)擁有共(gong)同的(de)祖先(xian)。泰(tai)族(zu)先(xian)是在(zai)泰(tai)國(guo)北部(bu)的(de)清(qing)邁、清(qing)萊等地建立了幾個小國(guo),然后勢力逐漸向南(nan)(nan)擴張,到達了整(zheng)個中(zhong)南(nan)(nan)半島。
素可泰王朝(Sukhothai Period)(公元1238-1378年)
在13世紀早期,泰國北部的蘭納、素可泰等地形成了一些附屬于緬甸的市鎮,但很快被鄰國吳哥王朝的高棉族所征服,不過人侵時間并不長,泰族在1238年打了一次勝仗,從高棉人手中奪回素可泰城,并建立起泰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素可泰王朝。素可泰王朝奉佛教為國教,文化藝術發達,繪畫、雕刻、建筑和文學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勢力迅速在整個昭披耶河流域發展起來。
素可泰在巴(ba)利文(wen)里的意(yi)思是“幸(xing)福的黎明”。素可泰王朝的蘭甘杏(xing)大(da)帝將(jiang)國(guo)(guo)內通(tong)行(xing)的真臘(即(ji)高棉)文(wen)字(zi),改創成泰國(guo)(guo)自己(ji)的文(wen)字(zi)。約(yue)在1283年,泰文(wen)開始在全(quan)國(guo)(guo)流行(xing)。至今(jin)在曼(man)谷以(yi)北420公里的地(di)方(fang)還有素可泰王朝的遺(yi)址。
大城王朝(Ayutthaya Period)(公元1350-1767年)
蘭甘杏大帝去世后,強盛一時的王朝逐漸衰弱下去。此時,泰團東部的一股泰族勢力,正在日益壯大,1347年一名太守的女婿拉瑪鐵菩堤,結集兵力在湄南河和巴塞河的匯合地方,建立了一座新城,即后來著名的大城。
公(gong)元1350年(nian)泰(tai)王國正式(shi)遷(qian)都大城。其后的(de)417年(nian)間,泰(tai)國文化完(wan)全擺脫了高棉的(de)影響,而在與中(zhong)國、印(yin)度、日本、阿拉伯、歐洲的(de)交流(liu)中(zhong)形成的(de)獨特泰(tai)國文化達到了一個高峰。但1767年(nian)緬甸軍隊入(ru)侵(qin)泰(tai)國,大城陷落,城內的(de)建筑和藝(yi)術作品全部被燒毀。
吞武里王朝(Thonburi Period)(公元1767-1782年)
鄭(zheng)信(xin)王(wang)帶領泰國軍隊經過浴血奮戰,收復了大(da)城。但他并未在大(da)城重(zhong)建首都,而是遷(qian)都湄南河(he)西岸的吞武里(li)。然(ran)而,宮廷(ting)內部(bu)的爭權奪利很(hen)快又再次(ci)出現,鄭(zheng)信(xin)王(wang)于1782年一(yi)次(ci)倒戈事件中被殺。吞武里(li)王(wang)朝就此覆(fu)滅,為(wei)時只有十五年。
察克里王朝(Chakri Dynesty Period)(公元1782年至今)
1782年,拉瑪一世王將首都遷往湄公河邊的一個叫作“曼谷”的村落,并為它起了一個長長的、充滿贊美與祝福的名字。并修建了恢宏壯觀的大皇宮,其中的玉佛寺更是代表之作。從此曼谷作為泰國的首都直到現在。
在(zai)西方列(lie)強大規模入侵、周圍(wei)國(guo)家(jia)多淪為殖民(min)地的(de)(de)時代,泰國(guo)以(yi)開(kai)明(ming)的(de)(de)君主政(zheng)體(ti)、靈活的(de)(de)外(wai)交(jiao)政(zheng)策(ce)和(he)務實的(de)(de)發展(zhan)策(ce)略得以(yi)幸(xing)免。拉瑪四世、拉瑪五世兩位國(guo)王(wang)(wang)因(yin)此成為泰國(guo)國(guo)民(min)心目中的(de)(de)英雄。現在(zai)在(zai)位的(de)(de)泰國(guo)國(guo)王(wang)(wang)1946年登基,是拉瑪九世,同(tong)樣深受國(guo)民(min)愛戴,并在(zai)最(zui)近幾年內(nei)多次成功化解政(zheng)治(zhi)危機,被(bei)尊為國(guo)父。
泰國文化
泰國的文化歷史悠久,其佛教、建筑和藝術都有其獨特的風格。泰國政府很重視維護本民族的文化,認為泰國文化是維系國家團結的重要根基。國王蒲美蓬說過:“維護文化就是維護國家”。
黃袍佛國:
泰國素有“黃袍佛國”之稱,到處佛寺林立,僅首都曼谷就有400多座,全國共有32000多座,還有30萬僧侶,其中許多人終身為僧。在這個小乘佛教的國度里,千姿百態的佛寺、佛塔林立其間,身披袈裟,手托缽盂的僧侶隨處可見,濃郁的宗教氛圍無所不在。普通的泰國人對佛也十分虔誠,每家都供奉有小佛龕,每人胸前都掛有小佛像。
在廣大農村,寺(si)廟(miao)不僅是(shi)(shi)宗(zong)教(jiao)活動(dong)場所(suo),也是(shi)(shi)村落(luo)的文化活動(dong)中心。許多農家(jia)子弟通過(guo)入寺(si)誦經而(er)學習(xi)文化知識,佛(fo)寺(si)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教(jiao)育的作用。泰國(guo)憲法(fa)規定,國(guo)王必須是(shi)(shi)佛(fo)教(jiao)徒,每個(ge)泰國(guo)男子成(cheng)年(nian)后均(jun)須剃度(du)出家(jia)1次,時間少則7天,一般為3個(ge)月,完成(cheng)佛(fo)門的修行后才算成(cheng)熟。
建筑:
泰國傳統建(jian)(jian)筑發展在大(da)城(cheng)(cheng)王(wang)朝時期達到(dao)顛峰,可惜多數的(de)寺廟及皇(huang)宮已被(bei)摧毀。如今所能(neng)看到(dao)的(de)大(da)多是(shi)古城(cheng)(cheng)遭破壞后的(de)重新(xin)建(jian)(jian)造。其中(zhong)最(zui)值得一看的(de)是(shi)大(da)王(wang)宮,大(da)王(wang)宮的(de)設計(ji)藍圖,包括與(yu)湄南(nan)河對齊(qi)以及庭院中(zhong)不同建(jian)(jian)筑的(de)位置及建(jian)(jian)造,幾乎每一個(ge)(ge)細(xi)節都與(yu)大(da)城(cheng)(cheng)王(wang)朝的(de)皇(huang)宮相同。玉佛(fo)(fo)寺是(shi)另(ling)一個(ge)(ge)最(zui)佳典范,從(cong)佛(fo)(fo)教的(de)宇宙論到(dao)墻后的(de)佛(fo)(fo)像等皆遵照傳統的(de)手法(fa)構造。
民族服裝:
泰國男性(xing)穿的(de)(de)民族服(fu)裝叫做(zuo)“薩普拉旦”,女(nv)性(xing)穿的(de)(de)民族服(fu)裝叫做(zuo)“西(xi)瓦萊”。通(tong)常的(de)(de)穿法是將綿制或(huo)(huo)絲(si)娟質地的(de)(de)布料纏(chan)裹在(zai)腰間(jian)或(huo)(huo)者(zhe)肩頭(tou)使用。其中,女(nv)性(xing)的(de)(de)民族服(fu)裝中圍裹上身(shen)的(de)(de)長方形(xing)布條—“薩布依(yi)”在(zai)泰國北(bei)部(bu)、東北(bei)部(bu)、南部(bu)、中部(bu)呈現出(chu)不同的(de)(de)樣式和花紋(wen),頗具民族特(te)色。
樂曲和舞蹈:
泰國傳統樂曲源自于素可泰時期,由作曲家創作出基本旋律,并依照不同的樂器特性來采用不同的曲調,就像為戲中的演員定做劇本一樣。泰國樂曲中有兩種主要的演奏模式:第一種叫Pi Phat,是配合劇院表演和泰拳比賽而演出;另一種叫mahori,是用弦樂演奏的。
而泰國多元文化(hua)藝(yi)術中最迷(mi)人(ren)的(de)莫(mo)過于泰國傳統舞(wu)蹈(dao)。可能有許多人(ren)在欣賞(shang)傳統舞(wu)蹈(dao)時著迷(mi)于它(ta)的(de)優美(mei)和與(yu)眾(zhong)不同,但對它(ta)的(de)含義不甚了解。在早時期,泰國舞(wu)蹈(dao)深受印度文化(hua)的(de)影響,到了拉瑪二(er)世開始(shi),泰國舞(wu)蹈(dao)加(jia)入一些本國的(de)元素,創造出(chu)現在的(de)泰國傳統舞(wu)蹈(dao)來。
人文習俗:
泰國的傳統習俗基于家庭,如同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那樣,年輕人要尊重并服從父母、長者、教師和僧人的意愿。佛教傳遍泰國數百年來已深深地影響了泰國人民,寺廟成為村鎮的中心是人們接受教育、舉行意識、慶祝節日的場所。由于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傳統的生活方式在大城市已不可避免的發生了改變。然而在現代文明還沒有滲透的邊緣地區,在很大程度上仍保留著古老的傳統生活方式。
泰國(guo)的(de)文化歷(li)史悠久(jiu),其(qi)佛教、建(jian)筑和藝術都(dou)有其(qi)獨特的(de)風格。泰國(guo)政府很重(zhong)視維護本民族(zu)的(de)文化,認為(wei)泰國(guo)文化是維系(xi)國(guo)家團結的(de)重(zhong)要根基。國(guo)王(wang)蒲美蓬說過:“維護文化就是維護國(guo)家”。
泰國節日
泰國的(de)(de)(de)節(jie)(jie)(jie)日具有強烈的(de)(de)(de)民(min)俗氣氛,每(mei)年(nian)的(de)(de)(de)節(jie)(jie)(jie)日很多(duo),其中潑(po)水(shui)(shui)節(jie)(jie)(jie)和水(shui)(shui)燈(deng)節(jie)(jie)(jie)是最(zui)重要的(de)(de)(de)兩(liang)個節(jie)(jie)(jie)日。
一些主要節日有:
中國春節(1-2月):農歷大年初一的那一天是最熱鬧的,所有在泰國的華人都身著中式服裝,舉著氣球,穿梭在滿街的紅色賀新春的標語廣告牌之間,拜年聲不絕,道喜聲連連。同時各商家也迎來銷售高峰,街上還不時有舞獅的和耍龍燈的,精彩紛呈。
潑水(shui)節(4月(yue)12-15日):又稱宋干節,是泰國的新年,全國放假四天。每當此刻,舉國歡慶,曼谷尤甚。在節日里孩子會把水潑到長者的手上,在水花四濺中祈求他們的祝福。最受尊敬的佛像——帕辛佛(Sihing)將被展出,會有上千佛教弟子向他潑水。慶典活動還包括打水仗,這在炎炎4月的泰國是一種降溫的好辦法。
火(huo)箭節(5月中旬(xun)):又稱竹炮節,泰語稱“漢邦菲”。它是泰國民間祈雨的一種風俗儀式,于每年雨季將至前舉行,一般進行兩天。有盛大的火箭游行和地方舞蹈,并在公園內發射火箭。極具民間氣息。
佛(fo)誕節(jie)(5月(yue)23日):又稱浴佛節,為佛祖釋加牟尼誕生紀念日。按規定可放假一天。佛寺在這一天都要舉行齋戒、頌經法會,以各種香水、鮮花水浴洗佛像。這天善男信女都要到寺廟敬香,參加浴佛儀式。
農耕節(5月,具體日期(qi)由(you)國(guo)王選定):該活動始于素可泰王朝時期,一直延續至今,用于預祝當年農田風調雨順、五谷豐收。儀式由國王主持。農耕儀式一般在大皇宮北面的皇家田廣場舉行,歷時2小時,儀式隆重熱烈,吸引眾多游人觀看。
守(shou)夏節(7月):是重要的佛教節日,玉佛寺會舉行隆重的玉佛更衣儀式,一般由國王或御代表主持。這一天即表示泰國已進入盛雨季節,僧侶進人為期3個月的坐禪、頌經期,期間和尚除早上外出布施化緣外,其它時間一律不得隨意走出寺廟,膳食只能早晚兩餐,晚餐只能吃流食。
水燈(deng)節(jie)(公(gong)歷11月,泰歷12月月圓之日):水燈節是泰國的主要節日,亦是泰國民間最熱鬧、最富詩意的傳統節日。司儀把香棒,硬幣,蠟燭,萎葉和鮮花放在蓮花形的托葉上(水燈)上。然后點燃蠟燭和香,把水燈放到水邊,希望它的燭光點亮著隨水遠行。其中火焰代表夢想和長壽的實現。沿著河岸,游客們可以買到事先做好的水燈,一起參加慶祝。水面上千萬朵閃爍的火花上上下下,代表了人民的希望和夢想。最熱鬧的地區是第一世皇橋兩岸、考遴公園、空洛港等地。
國慶節(12月5日):又稱萬壽節(jie),是(shi)(shi)國王的(de)生日(ri),也是(shi)(shi)佛教(jiao)的(de)大節(jie)。公眾的(de)娛樂主要(yao)是(shi)(shi)以(yi)民間戲劇和露天電影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