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瑜伽》完整版,女人扒开的小泬高潮喷小,不卡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东北老肥熟口味重的原因分析,久久草视频

客戶服務電話:020-62833333    固話撥打免費:8007166666
首頁 > 目的地指南 > 印度旅游信息 > > > 文章介紹
旅游產品限時搶購

印度風俗、節日、宗教等介紹

更新日期:2019-01-15       來源:中航國旅官網


印度風俗與法規介紹:

   一、印度宗教

   印度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錫克教均起源于印度。此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等在印度都有信徒。

   (一)印度教
   印度教是公元前2000年隨著雅利安人進入印度而興起的。印度教沒有單一的信條,多數印度教徒是多神論者,他們崇拜三大神:“創造神”梵天,“保護神”毗濕奴和“破壞再生神”濕婆。這些神象征宇宙間各種力量。印度教的主要經典有《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和四部吠咤經等。
   印度教認為人類靈魂永存,宣傳因果報應和人生輪回,即所謂靈魂的轉世。虔誠的印度教徒一般愿望是獲得解脫,即脫離生死輪回,在一種永恒的狀態之中獲得安息,這種狀態叫做梵我合一。印度教還主張非暴力,不殺生。
   在印度眾多宗教中,印度教人數最多、分布最廣、影響最大,印度現有印度教信徒約8億多。

   (二)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是印度主要宗教之一,穆斯林人數僅次于印度教徒人數,約1億人。
   伊斯蘭教是在公元11世紀后隨著穆斯林入侵印度而傳來的。13世紀初至19世紀中葉,伊斯蘭勢力曾先后在北印度建立了德里蘇丹國和莫臥爾帝國,伊斯蘭教成為居統治地位的宗教和思想體系之一。但由于印度復雜的社會和歷史原因,印度一直未能形成一個穆斯林為主體的國家。
   伊斯蘭教是一種嚴格的一神論教,只相信一個真主(安拉),主張該教信仰者親如手足、一律平等和建立無種姓等級的社會。
   印度是世界上穆斯林三大生活和文化中心之一。印度穆斯林與印度其他人種屬同一血統,有著相似的文化傳統,主要分布于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北方邦、阿薩姆邦、西孟加拉邦、喀拉拉邦和比哈爾邦等地區。

   (三)佛教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至5世紀的古代印度,由喬達摩·悉達多創立。他被佛教徒敬稱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圣人”。由于印度教興盛,佛教內部派系紛爭以及頻繁的外族入侵等原因,公元8、9世紀以后佛教在印度開始衰微,到13世紀幾乎消亡。現在印度的佛教徒很少,絕大部分集中在馬哈拉施特拉邦等地區。

   (四)錫克教
   錫克教是印度教的派生,由拿納克祖師于十五世紀創建。錫克教提倡平等、友愛,強調實干,反對宗教的偶像崇拜和歧視婦女。規定教徒必須蓄胡須,加發梳,衣長至膝,右手腕戴鐵鐲,佩劍。錫克教徒絕大部分集中在旁遮普邦,其次是德里和哈里亞納邦。

   (五)耆那教
   耆那教是印度古老的宗教之一,其創始人為筏馱摩那。該教的信仰是理性高于宗教,認為正確的信仰、正確的知識、正確的操行和貞潔會修成解脫之路,而達到靈魂的理想境界。耆那教是一種禁欲宗教。當代耆那教徒主要集中在西印度,尤其是古吉拉特邦和卡納塔克邦。


   二、印度節日

   (一)共和國日(1月26日)
   1930年1月26日,印度人民在抗英斗爭中曾發誓要堅持不懈地爭取建立一個主權的印度民主共和國,這個目標在1950年1月26日實現,這一天在議會通過了印度共和國憲法。從此,1月26日成為共和國日。
   每年共和國日,印度全國各地舉行慶祝活動,首都新德里舉行大型游行和閱兵典禮,全國放假1天。

   (二)獨立日(8月15日)
   1947年8月15日,印度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宣告獨立。每年8月15日,印度總理在德里紅堡城樓向全國人民致辭并主持升國旗儀式。全國各地懸掛國旗,舉行慶祝集會和游行等活動。

   (三)灑紅節(公歷2、3月間)
   該節日正處于印度春季收獲的作物即將開鐮收割,冬去春來之際,性質類似于我國的春節。節日早晨,人們見面后互致節日問候并擁抱,相互潑灑紅水或涂抹各色顏料。

   (四)燈節(公歷10、11月間)
   該節日在印歷8月朔日舉行,類似我國的元宵節,印度教徒最大的節日,全國慶祝3天。節日來臨,家家戶戶點燃一排排的油燈,同時燃放煙花爆竹,四鄰和好友還互相串門祝賀,并一同觀賞花燈和焰火,其熱鬧景象與我國春節相似。


  三、印度禮儀

   印度人在日常相見,往往雙手合十,表示問候。根據與對方長幼、級別的高低,手的位置也不同。面對長者,指尖應與前額齊平。平輩相見,手在下頜與胸口之間。對于晚輩,手還可以再低。

   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握手禮在一般場合也很盛行。與印度人握手時,應避免用左手,印度人認為左手是不潔的象征。


   四、印度服裝

   印度婦女的服裝一般是由色調相稱的緊身短上衣和“莎麗”組成。“莎麗”是用五、六米長的布料、紗或絲綢包頭裹身或披肩而成印度傳統女裝。莎麗里穿同長的襯裙,多為白色。現代婦女更喜歡穿旁遮普式套裝,由細長褲和半長或長袍組成,并配上2.5米長類似圍巾的披肩。

   信奉印度教的男人多穿圍褲,稱為“陀地”(這是一塊用來包裹身體下部股、腿,直至膝蓋的白色料子)、“古爾達”(長襯衣)、“格米茲”(襯衣),有時戴甘地式船形帽。伊斯蘭男教徒一般穿“巴嘉瑪”(長褲)、“吉爾達”并戴帽。印度錫克教徒頭上通常纏著各色包頭巾。現代男子普遍喜歡穿方便的襯衣和褲子。正式場合則穿西服,系領帶。


   五、印度飲食

   印度教教徒中,有很多人食素。素食者最普遍的食物是大米、面餅、蔬菜、豆類、牛奶、酸奶和奶酪。葷食者普遍食羊肉和雞肉。因印度教教徒奉牛為神,所以忌食牛肉。伊斯蘭教徒吃牛肉,忌食豬肉。印度菜多汁,味道厚重。印度人一般用手把米飯、面餅和菜和在一起食用。


   六、印度喪葬

   按印度教風俗,人死后,由家屬給尸體洗澡,穿上新衣服。然后,將尸體放上柴堆,覆蓋干柴,澆上酥油。在祭司的指揮下,死者直系男親屬高舉火把,繞柴堆轉多圈后,點火將尸體焚化。火葬后第四天,死者家屬到火葬場取死者骨灰,并盛放在一個金屬罐里,后投到圣河里。伊斯蘭教徒和基督教教徒不火化,按教規,實行土葬,葬禮由阿訇或牧師主持。


   七、印度貨幣兌換

   印度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制度,外國游客只能在機場、飯店等政府指定場所兌換印度盧比,且須出示所持護照。兌換后,請保存好收據,以便在機場出境時將剩余盧比換回。


   八、物價與供應

   在印度,一般日常生活用品的供應均較豐富、正常,但物價水平較高,蔬菜、水果、日常用品都要比中國貴約1倍,高檔電器價格更貴。

   人民幣與盧比的比價約為1:5.5,美元對盧比的比價隨匯率浮動而變化,目前約為1:45。


  貼士:中國公民赴印度旅游或商務都必須事先辦理簽證,請點擊這里在獲取印度簽證須知、費用及相關注意事項://51liv.cn/qianzheng/7222658.htm

上一篇: 帝都溫泉
下一篇:世界之窗
相關旅游攻略

 

 

中航國旅官方網站@ 版權所有 2004-至今   榮獲《廣州市誠信旅行社》稱號  
本站參考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本公司聯系,我們將馬上刪除!   企業常年法律顧問:廣東連越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