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集燕巖位于廣東肇慶懷集縣橋頭墟鎮以西米處,因巖洞中有無數的金絲燕在這里筑巢繁衍生息,故得名。它以其獨有的美、奇、秀,榮膺廣東最美的地方中國最佳的溶洞奇觀美譽。
懷集燕巖的燕巖河
懷集燕巖之美,美在天合燕巖的創造者就是這燕巖河。燕巖河以潺潺款款的流水,花了億萬年的時間才創作了這么一件精美的杰作。燕巖是一種穿洞,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腳洞,形成于更新世,下層為地下河,形成于更新世到全新世,距今從數十萬年到一萬年不等。上層腳洞最大的特點是洞中有洞、奇景疊出,民間所說的燕巖十二洞房就在這里。據說這十二個被千姿百態的石鐘乳點綴得玲瓏碧透的洞穴,全是神仙府第。有民歌為證十二洞房門不鎖,仙人府第靈氣多。下層地下河,即燕巖河的中段。寧洞算來九條水,條條經過燕巖流。燕巖河由附近九大河溪匯合而成,水量豐富,河面寬闊,常年水深保持在四五米左右,這為燕巖營造了一個有異于其他洞穴的清涼世界。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嶺南畫派大師關山月曾多次來此寫生,有感燕巖之美,欣然命筆,題曰燕巖洞天。
懷集燕巖的洞燕飛舞奇觀
懷集燕巖之奇,奇在造物燕巖的真正主人是一個龐大的金絲燕家族,每當春暖花開時節,數十萬只美麗的金絲燕蜂涌而至,云集洞內唾沫筑巢,繁衍生息;秋分過后,天氣轉涼了,它們又舉家南遷海邊越冬。年復一年,燕往燕返,金絲燕為燕巖創造了一筆數量可觀經濟財富金絲燕窩,也創造了一筆極為可貴文化財富金燕文化。據鳥類專家研究,金絲燕,屬熱帶海洋留鳥,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南海一帶,遼闊的海面是它們遨翔的天地,海島的礁石巖穴就是它們的家。因此,在內陸地區很少見到它們的蹤跡,惟獨懷集燕巖是一個孤例。專家指出,生息在燕巖的金絲燕,是金絲燕家族中惟一一個候鳥族群,燕巖也就是內陸惟一的金絲燕王國、惟一的燕窩產地。
懷集燕巖洞
懷集燕巖之秀,秀在人文。古往今來,六月六燕子節是燕巖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燕子節,又稱耍巖節,起源于當地人的采窩勞動,延續到今天已發展成當地最隆重的綜合性民俗節日。人們選擇農歷六月初六;耍巖,一來觀燕,二來欣賞采窩世家的絕技表演。六月初六前后,有燕初長成,老燕則攜新燕試羽練功,鳥鳴唧唧,漫天飛舞,燕巖洞天熱鬧非凡。另外,當地的采窩世家,也選擇這個時候,飛崖走壁采摘燕窩,驚危刺激的采窩勞動,成了人們欣賞攀巖絕技表演的娛樂活動。耍巖節,經過數百年的延續發展,把當地的許多民情風俗也逐漸吸收融納進去了,如對山歌、扮古人、演貴兒戲、舞龜鹿鶴等等,各式各樣的民間藝術都集萃一洞同臺競技,今天懷集燕巖的耍巖節已經發展為一個集民俗活動和文化旅游于一體的綜合性的燕子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