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于公元1421年遷都北京后,在北方沿邊設九鎮,筑邊防城堡,并陸續完成了萬里長城的修筑,以防御蒙古入侵,明長城大部分保存至今。
長城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宏大的防御工程 。據文獻記載,春秋時楚國最早筑長城長達幾百里,稱“方城”,在今河南方城縣,北至鄧縣。戰國時,齊、魏、燕、趙、秦等國也相繼興筑。秦始皇以過去秦、趙、燕三國的北方長城作為基礎,修繕增筑,成為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 秦以后直到明末,長城經過多次的修繕和增筑。而以明代修筑工程最大。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達嘉峪關,全長約 14700里,后世稱它為萬里長城。現在保存下來的長城,大部分是明朝遺物。長城由城堡(城)、關隘、烽火臺(曾稱烽燧、亭堠、烽堠、煙墩等)、城墻等建筑物組成。主體城墻的位置,多選擇蜿蜒曲折的山脈,在其分水線上建造。
國務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列出的山海關、八達嶺和嘉峪關三處長城地段是長城遺址中具有代表性的。
景區內的黃花城長城建于明永樂年間(1404),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它東連慕田峪石佛口東,西接居庸關,是明代薊鎮居庸關最東端的邊守要塞,也是懷柔區境內長城最西關口。該段長城山高墻陡,雄偉壯觀,修建工藝精良,為明長城的精華所在。
1.野長城危險,勿爬。
2.想去爬山的最好(hao)帶(dai)上長袖(xiu)衣(yi)褲,太陽帽(mao)、防曬霜并準備一雙登山鞋。
如想了解更多關于國內旅游的報價,詳情請點擊這里:國內旅游報價(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