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迎客松位于玉屏樓左側,倚獅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徑0.64米,樹齡至少已有800年,一側枝丫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態優美。是黃山的標志性景觀。
黃山迎客松形態特征
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聞名于世,而人們對黃山迎客松,更是情有獨鐘。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它們瀟灑、挺秀的身影。
黃山最妙的觀松處,當然是曾被徐霞客稱為“黃山絕勝處”的玉屏樓了。樓前懸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態優美 ,枝干遒勁,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如今,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
迎客松屹立在黃山風景區玉屏樓的青獅石旁,海拔1670米處。樹高9.91米,胸圍2.05米,枝下高2.54米。樹干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地歡迎五湖四海的賓客來黃山游覽。游客到此,頓時游興倍增,紛紛攝影留念,引以為幸。
迎客松的知名度可謂高矣。上至莊嚴的人民大會堂,下至車站碼頭,隨處都會發現它的身影,就連賓館的屏風,庭院的影壁,也有迎客松的姿容。登堂入室的迎客松,已經成為中國與世界人民和平友誼的象征。迎客松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游覽。此松是黃山松的代表,國之瑰寶。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的巨幅鐵畫《迎客松》就是根據它的形象制作的。
迎客松是黃山松的譽稱,系松科松屬的常綠喬木。黃山、清涼峰自然保護區、牯牛降自然保護區以及與浙、贛交界山地,海拔600—700米以上地帶均有分布。黃山松,其外形與我國華北、西北的油松極為相似,故過去一直被當作油松。1936年我國植物學家們來這里進行實地考察后,經鑒定認為,黃山松針葉短、微細,樹脂道的數量、位置與油松截然不同,是一新種,定名為黃山松(Pinus hwangshanensis)。1961年著名林學家鄭萬鈞等將黃山松與臺灣松合并為一種,改其學名為(Pinus taiwanensis),仍保留“黃山松”這一中名。
國畫《迎客松》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里,有黃山迎客松的巨型鐵畫,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在鐵畫前與外國客人合影留念,黃山迎客松不僅是黃山的象征,也成了中國人民熱情好客的象征。 1994年人民大會堂東大廳也懸掛了國畫《迎客松》,作者是黃山籍畫家劉暉。
迎客松作為中國人民同世界人民友誼的象征,早已蜚聲中外。我國國家領導人曾在人民大會堂的巨幅“迎客松”國畫前,接見過無數友好使者,同世界各國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迎客松作為國之瑰寶,是當之無愧的。
黃山迎客松附近景觀
迎客松近旁經回香閣,下坡路右,即是美女泉。因泉眼西南有仙姑尖,傳為美女所化,故名之。
附近還有好漢坡等景觀,所謂“好漢坡”是指有370多個臺階,坡度在70度左右的階梯。經過這里可以去看迎客松也可以前往蓮花峰。下好漢坡時,看著腳下的絕壁,實在是鍛煉人膽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