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舉行的第34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大會上,批準新增世界遺產21處,這使全球世界遺產總數增至911處。
據了解,新增世界遺產包括15處文化遺產、5處自然遺產和2處自然與文化雙遺產。
除了國內的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和“中國丹霞”外,國外也有不少新增的景點,其中,韓國、夏威夷和荷蘭都是中國人熟悉的旅游國。
韓(han)國傳統村落:儒家(jia)文化延續至今
“韓國的歷史村落——河回和良洞”今年被錄入世界文化遺產。自此,繼去年朝鮮王陵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后,代表韓國傳統村落的慶尚北道安東河回村和慶州良洞村成為韓國擁有的第十大世界文化遺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記載決議中,對河回村和良洞村的傳統建筑物和韓國傳統住宅文化作出評價稱,其具有將韓國朝鮮時代獨特的儒教兩班貴族文化充分體現出來的價值。
據了解,被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河回、良洞村,不僅具有將韓國傳統文化傳播到國內外的價值,更是具有高附加價值的旅游資源。去年,朝鮮王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后,外國游客數目增加了7倍。但同時也出現了如何平衡開發和保護之間的問題。
目前,許多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傳統村落都因為過度開發而致使情況愈差。而河回村每年要接受500多萬游客前去參觀,為了防止文化財產受到破壞,河回村將每天旅客數量控制在5000名以內。不過,現在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后,估計來自國內外的參觀者將更多。
荷(he)蘭阿姆斯特丹運河(he):歷史與城市的完美結(jie)合(he)
阿姆斯特丹運河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后,成為荷蘭的第九處世界遺產。據了解,阿姆斯特丹運河帶一直被視為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一個國際性標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其給予了如下評價:“阿姆斯特丹運河帶是16世紀末17世紀初規劃一座新‘港口城市’的產物,體現了歷史與城市的完美結合。作為大規模城市規劃的一個范例,它直到19世紀仍為世界各地所參考。”
完成于17世紀的運河帶是荷蘭黃金時代的遺產,那個時期的阿姆斯特丹在藝術、貿易和建筑等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運河帶由4條相互平行的弧形運河組成,呈半月形環繞著阿姆斯特丹市中心,世界著名的安妮之家就坐落在最外側的王子運河河畔。
根據阿姆斯特丹旅游會議發展局的數據,38%的游客到阿姆斯特丹參觀的目的是其文化、歷史、市中心和運河帶。乘坐觀光游船、順著運河領略水城風光,已成為各國游客參觀阿姆斯特丹的經典項目之一。在運河巡游過程中,游客不僅可將阿姆斯特丹主要景點盡收眼底,還可真實地感受一下兩岸居民的生活情況。
夏威夷國家海洋保護區(qu):稀有物種(zhong)的棲息之所
夏威夷的帕帕哈瑙莫夸基亞國家海洋保護區今年成為自然和文化雙重遺產,這是美國第一個自然與文化結合的雙重遺產,而全球一共僅有26處。
該保護區面積達36萬平方公里,包括10個島嶼和環礁的海洋保護區,是全球最大的海洋保護區之一。它涵蓋14萬平方英里太平洋海域,擁有獨立珊瑚生態系統,是夏威夷僧海豹和綠海龜等許多稀有物種的棲息之所,也是眾多珊瑚種類的庇護所。
夏威夷人稱之為“富饒之地”的保護區中,原始、清新的珊瑚礁、小島和水域生活著諸多瀕危物種。該區域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海鳥群居地,有1400萬只海鳥在這里筑巢、覓食。
新增世界瀕危遺產:
巴格拉特大教堂及格拉特修道院(格魯吉亞)
阿欽安阿納雨林(馬達加斯加)
卡蘇比王陵(烏干達)
大沼澤地國家公園(美國)
除名:
厄瓜多爾加拉帕戈斯群島
新增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
夏威夷帕帕哈瑙莫夸基亞國家海洋保護區(美國)
恩戈羅恩戈羅保護區(坦桑尼亞)(1979年名列世界自然遺產)
新增世界文化遺產:
澳大利亞罪犯流放地遺址(澳大利亞)
圣克里斯托旺的圣弗朗西斯科廣場(巴西)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中國)
阿爾比主教舊城(法國)
齋浦爾的簡塔·曼塔爾古天文臺(印度)
阿爾達比勒的謝赫薩菲丁圣殿與哈內佳建筑群(伊朗)
大不里士歷史集市區(伊朗)
比基尼環礁核試驗場舊址(馬紹爾群島)
皇家內陸大道(墨西哥)
瓦哈卡中部山谷亞古爾與米特拉史前洞穴(墨西哥)
阿姆斯特丹辛格爾運河內側17世紀運河區(荷蘭)
韓國歷史民俗村:河回和良洞(韓國)
德拉伊耶遺址的阿圖拉伊夫區(沙特阿拉伯)
薩拉子目古城原型城市遺址(塔吉克斯坦)
河內升龍皇城(越南)
新增世界自然遺產:
中國丹霞(中國)
留尼汪島山峰、冰斗和峭壁(法國)
菲尼克斯群島保護區(基里巴斯)
普托拉納高地(俄羅斯)
斯里蘭卡中部高地(斯里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