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州特產介紹:
毛絨玩具介紹:
揚州長毛絨玩具主要以動物為題材,其基本造型技法是以圓構圖、以圓取型,以形求神、以形逗人;其基本藝術手法是“擬人化”,特別要體現一種“娃娃味”。
其名牌產品“系列熊貓”有百種之多,大至參加國慶35周年天安門廣場游行的高達兩米的“熊貓照相”,小至吊掛在嬰兒車上的8厘米熊貓,都無不具有“娃娃味”的特征,令人感到親切自然,稚氣可愛。
70年代初在歐美等國掀起的“熊貓熱”中,揚州玩具熊貓一舉轟動廣州交易會。1979年6月2日,鄧穎超副委員長訪問朝鮮,來到平壤市少年宮,將揚州玩具熊貓親手贈送給朝鮮小朋友,頗受孩子們的喜愛。
1981年秋(qiu)天(tian),成群結隊的日(ri)(ri)本(ben)小(xiao)朋(peng)友,懷中抱著揚州長(chang)絨(rong)玩具熊(xiong)貓(mao),到東京(jing)上野動物園,悼念(nian)大(da)熊(xiong)貓(mao)“蘭蘭”,體現(xian)出日(ri)(ri)本(ben)兒童(tong)對熊(xiong)貓(mao)及中國熊(xiong)貓(mao)玩具真誠的喜愛之情。
揚(yang)州漆器介紹(shao):
揚州漆器生產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就飲譽海內。漆器裝飾紋樣大量摹刻“揚州八怪”等名人書畫,更提高了揚州漆器的藝術欣賞價值。
揚州(zhou)漆器按照造型和(he)用途劃分為屏(ping)風、家具、雜(za)件(jian)三大(da)類(lei),以(yi)屏(ping)風、家具為主。按裝飾工(gong)藝分十(shi)大(da)類(lei),尤(you)以(yi)雕漆嵌玉(yu)、平磨螺(luo)鈿(dian)和(he)點螺(luo)三大(da)類(lei)質量居全國榜首(shou),名揚海內外(wai)。
揚(yang)州剪紙介紹:
揚州是我國剪紙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
隋煬帝三下揚州,廣筑離宮別館,令宮女們仿照民間剪紙,用彩錦剪為花葉,點綴枝條,掛于樹上。唐代,揚州已有剪紙迎春的風俗。
1980年春,揚州各界迎接“鑒真大師像”回故鄉“探親”,剪紙藝人作了《監真大和尚》剪紙,趙樸初先生為之寫《憶江南》詞一首,有“明目滿城歌過海,神工剪紙與招魂”之句。
直至清末民初,揚州仍有不少藝人賴剪紙手藝謀生。
著名老藝人張永壽,是揚州剪紙藝術的優秀代表。他從12歲起隨父學藝,經歷了70多個藝術春秋,創作了數千幅剪紙。其主要作品有50年代的《百花齊放》、70年代的《百菊圖》和80年代的《百蝶戀花圖》三部剪紙集。
《百花(hua)齊(qi)放》剪(jian)紙集出(chu)版時,郭沫(mo)若(ruo)同志為之寫詩云:“揚州藝人張(zhang)永(yong)壽,剪(jian)出(chu)百花(hua)齊(qi)主來(lai)。請看(kan)剪(jian)下出(chu)春秋,頓使東(dong)風遍九垓”。1979年(nian),張(zhang)永(yong)壽被國(guo)家授(shou)予(yu)中國(guo)工(gong)藝美(mei)術(shu)大(da)師稱號(hao)。日本朋(peng)友稱譽他為“人間國(guo)寶”。
揚州特產之揚州盆景介紹:
揚州盆景亦稱揚派盆景,是全國五大流派之一,相傳揚州盆景藝術始于隋唐,盛于明清,盆景匠師代不乏人,流傳到今天,成為我國樹樁盆景的一個主要流派。
揚州盆景分樹樁盆景、山水盆景和水旱盆景等。特別是觀葉類的松柏榆楓、瓜子黃楊等樹樁盆景,可謂獨樹一幟。
揚派盆景受揚州明清時期畫風的熏陶,并受古城造園、養花傳統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它仿(fang)效名山大(da)川(chuan),借鑒山水(shui)名畫,方寸(cun)之間,意境(jing)闊大(da)。造型嚴謹而富有變化,清(qing)秀而不失(shi)壯觀。“一寸(cun)三彎,功在(zai)(zai)剪扎(zha)”。品種多(duo)達五、六十種,在(zai)(zai)國內(nei)外享有盛(sheng)譽。
揚州特產玉器介(jie)紹:
揚州是我國玉器重要產地之一。琢玉工藝,源遠流長。
古籍《書經·禹貢》中便有“揚州貢瑤琨”的記述。1977年在揚州蜀岡尾閭,發現新石器時代后期氏族公共墓葬60多處,有石斧、石錛、玉璧、玉琮等器物,說明早在4000年前,先民們就在這里生產生活,有了玉石琢磨的活動。
揚州玉(yu)(yu)(yu)器分爐瓶、人物(wu)、花鳥、走獸(shou)、仿古(gu)、山子雕(diao)6個類(lei)別,品(pin)(pin)種齊全,花色繁多。現(xian)(xian)代名作有(you)《白玉(yu)(yu)(yu)寶塔爐》、《白玉(yu)(yu)(yu)五行塔》、《聚珍圖》、《百壽(shou)如意》、《大千佛國(guo)圖》等(deng),經國(guo)家評定為珍品(pin)(pin),現(xian)(xian)收藏在(zai)中國(guo)工藝美術(shu)館珍寶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