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men)盧廉若公園(yuan)簡(jian)介(jie):
盧廉若公園位于澳門半島的中部,東望洋山的北麓,羅利老馬路與荷蘭園馬路的交界處,總面積1.78公頃。園內景色如詩如畫,儼然一幽雅、秀麗、恬靜的江南風光,頗具蘇州獅子林的格局,給人一種“小中見大”的感覺,是港澳地區唯一具有蘇州園林風韻的公園。
盧廉若公園的景色在澳門眾多公園中一枝獨秀,1992年被評為澳門新八景之一。
澳門盧廉若(ruo)公園看點
今日的盧廉若公園,為當年娛園(又稱“盧家花園”)的一部分。該地本為龍田村的農田菜地,后被富商盧華紹(盧九)購得,由其長子廉若大興土木,構筑園林。本世紀初娛園曾蓋搭戲棚,上演粵劇,因而名噪一時。后盧家凋敗亦分段易手。七十年代初期。為澳門政府購得。經過修葺,盧廉若公園于一九七四年九月開放,成為大眾游憩的好去處。 從正門進入公園,是一座書有“屏山鏡樓”四個大字的古色古香的圓形拱門,兩旁是長滿鮮花和翠竹的林蔭小道,參天的榕樹、成片的竹林、盛開的鮮花掩映著樓臺亭閣、曲徑回廊、池塘橋榭、流水飛瀑、假山怪石。
園內景點分布得當,景色錯落有致。假山堆成的奇峰怪石玲瓏剔透、崢嶸百態,涓涓流水從假山頂部跌落,形成五疊瀑布,水流又注入假山腳下的小池塘,一位用巨石壘成的古代美女玉立池中,池邊垂柳依依,池內水明如鏡,白蓮搖曳,成群的非洲鯽魚游來游去,圓圓的荷葉和橫跨其上呈弧狀彎曲的九曲橋相映成趣。全園以“春草堂”水榭廳為建筑主體,通過堂前的一口池塘、迂回的曲撟、挺撥的石山、幽靜的竹林、淙淙的瀑布、交錯的回廊,構成一幅有聲有色的立體畫。公園的亭軒,掛上匾額對聯。經過整修一新的碧香亭、挹翠亭、人壽亭,游人每每駐足欣賞書法聯語,自有一番情趣。
澳門盧廉若公(gong)園歷(li)史
1915年(nian)5月,孫(sun)中(zhong)(zhong)山先生第二次到澳門,曾(ceng)在春草堂(tang)小(xiao)住(zhu),并在這里會見中(zhong)(zhong)葡(pu)知(zhi)名人(ren)士。春草堂(tang)雖(sui)是典(dian)型(xing)的(de)中(zhong)(zhong)國建筑,但房屋的(de)外(wai)墻卻采用(yong)了(le)葡(pu)萄(tao)牙人(ren)喜用(yong)的(de)米黃色(se)(se)(se),并配(pei)以白(bai)色(se)(se)(se)線條(tiao),12根廊柱(zhu)(zhu)也(ye)采取哥(ge)特(te)式建筑形式,柱(zhu)(zhu)頂上(shang)修飾(shi)的(de)是白(bai)色(se)(se)(se)歐式花紋(wen),而瀕臨水(shui)塘的(de)平(ping)臺上(shang)坐椅(yi)式欄(lan)柵則是中(zhong)(zhong)國人(ren)喜歡(huan)用(yong)的(de)鮮艷的(de)大紅色(se)(se)(se),使人(ren)體會到這座中(zhong)(zhong)國建筑物上(shang)反(fan)映出來的(de)中(zhong)(zhong)西方文化(hua)交(jiao)融的(de)痕跡。
©2005-至今 中航國旅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