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色菜介紹:
名稱: 美 食之涼茶
介紹: 涼茶是廣東、港澳地區民間用復方或單味土產草藥煎熬而成的飲料,民間流傳著“飲一杯涼茶,不i、用找醫家”之說。香港飲茶風氣盛行,大大小小的涼茶鋪成為香港的標志之一。涼茶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有王老吉涼茶、三虎堂涼茶、黃振龍涼茶、大聲公涼茶、二十四味涼茶等品牌,口味和功效也不同。
推薦:春回堂藥行。涼茶(cha)(cha)老字號,茶(cha)(cha)品(pin)分涼茶(cha)(cha)(苦茶(cha)(cha))和五花茶(cha)(cha)(甜茶(cha)(cha))兩種(zhong),有清熱瀉火、安神醒腦(nao)的功(gong)效(xiao)。中(zhong)環閣麟街(jie)8號地(di)(di)下。地(di)(di)鐵中(zhong)環站D2出口。
名稱: 美 食之龜苓膏
介紹: 龜苓膏以鷹嘴龜、土茯苓、生地、蒲公英、銀花的藥材做出的中藥冰品,因為味苦,不少店家還在其中加入甜甜的紅豆沙,使這款中藥也有了甜品的味道。香港天氣炎熱,吃龜苓膏來清熱解毒是很流行的方式。
推薦:恭和堂。百年老(lao)店(dian),以地道(dao)的龜苓(ling)膏聞名,味(wei)道(dao)純正,有開(kai)胃、助消(xiao)化、通便功效。如果味(wei)道(dao)太苦,店(dian)家(jia)還配備(bei)了蜂蜜(mi)供搭配食用。銅鑼灣(wan)波斯富街87號。地鐵(tie)銅鑼灣(wan)站A出口。
名稱: 美 食之牛肉丸
介紹: 香港牛肉丸以筋道多汁聞名,咬勁十足,在周星馳的電影《食神》被夸張到可以用來當乒乓球打。傳說清順治年間,江南王家精心研制出了特色牛丸,后王家后人輾轉來到香港,牛丸也就成了香港的名小吃,甚至得到英國女王的喜愛,也稱“貢丸”。牛肉丸一般與河粉一起煮食,也可以用蝦仁、腰果等配料烹熘,或是佐以鵪鶉蛋、芙蓉球一起油炸,吃起來外酥里嫩,甜潤可口。
推薦:德發牛(niu)肉(rou)丸。德發是香(xiang)港老字號牛(niu)肉(rou)丸店(dian),牛(niu)肉(rou)丸口(kou)(kou)感脆爽彈牙(ya),湯味(wei)鮮香(xiang)醇厚,顧(gu)客盈門。尖(jian)沙i咀(ju)海防道臨時街(jie)市內。地鐵尖(jian)沙咀(ju)站A1出口(kou)(kou)。
名稱: 美 食之鮮蝦云吞面
介紹: 香港的鮮蝦云吞面就像上海的小籠包一樣,是不得不嘗的美食杰作。云吞個個有嬰兒拳頭大,餡全部是完整的大個鮮蝦做的。面條要用雞蛋面做成,口感筋道。湯面也十分講究,要用豬骨、大地魚干、蝦皮熬至而成。具備了這些工藝,才可稱得上是正宗的港式云吞面。
推薦:池(chi)記云吞。是香(xiang)(xiang)港(gang)有名(ming)的經典(dian)小吃,曾獲“香(xiang)(xiang)港(gang)美食大賞”的殊榮。面條(tiao)和云吞餡都按(an)配料比例嚴格制成,湯料味道鮮香(xiang)(xiang)醇厚,回味無窮。銅鑼(luo)灣羅素街(jie)51號(hao)。地鐵(tie)銅鑼(luo)灣站A出口。
名稱: 美 食之魚蛋粉
介紹: 魚蛋又叫魚肉丸子,味道細膩鮮美。魚蛋粉是以爽滑幼細的米粉為主料,以大地魚干、豬骨熬湯作為湯底,再加上魚蛋、牛丸、炸肉卷、魚塊等配料制成。米粉入口香滑,配料則各有風味。
推薦:德昌(chang)魚(yu)蛋(dan)(dan)粉(fen)店。是(shi)香港出(chu)名的魚(yu)蛋(dan)(dan)粉(fen)小吃店,曾獲香港“美食最大賞”小吃組(zu)至高榮(rong)譽獎(jiang)。這里的魚(yu)蛋(dan)(dan)全(quan)部純肉制作,不加淀(dian)粉(fen),滾圓個大,口感(gan)細膩。銅(tong)鑼灣天(tian)后(hou)電氣道(dao)75號(hao)。地鐵天(tian)后(hou)站A2出(chu)口。
名稱: 到港必嘗十大美食之牛腩
介紹: 牛腩是牛的肚皮部分,周圍有筋膜,具有美容養顏的功效,是經典的粵菜材料,特色小吃之一。在香港,牛腩的吃法一般為咖喱牛腩和清湯牛腩,并衍生出牛腩面、牛腩河粉。正牌的牛腩一定要將牛腩與牛骨一起煲熬數小時,使牛腩綿軟可口,同時使精華溶于湯中。清湯牛腩還會加入白蘿卜,更加美味爽口。
推薦:九(jiu)記牛腩(nan)。香港(gang)最出名的(de)牛腩(nan)店,首創清湯(tang)牛腩(nan)聞名全港(gang),牛腩(nan)伊面、咖喱牛腩(nan)也味(wei)道很不錯。九(jiu)記從中午一(yi)(yi)(yi)直營業到23點,但19:30時(shi)會打(da)掃(sao)衛生一(yi)(yi)(yi)個小(xiao)時(shi)。中環(huan)歌賦街21號。地鐵上環(huan)站A2出口。生記清湯(tang)牛腩(nan)。香港(gang)老(lao)字號小(xiao)吃(chi)店,生意(yi)興旺,牛腩(nan)高湯(tang)醇厚,牛腩(nan)軟綿,牛筋爽口,生滾靚粥(zhou)也是(shi)一(yi)(yi)(yi)絕(jue)。上環(huan)畢(bi)街,臨近庇利街。地鐵上環(huan)A2出口。
名稱: 美 食之煎釀三寶
介紹: 這是香(xiang)港(gang)人對(dui)三(san)種同類(lei)的(de)常見街(jie)頭小吃的(de)統稱。做(zuo)法(fa)與(yu)肉(rou)(rou)釀(niang)豆腐(fu)類(lei)似(si),是把攪(jiao)碎成肉(rou)(rou)泥的(de)鯪(ling)魚(yu)肉(rou)(rou)釀(niang)在茄子、青(qing)椒和豆腐(fu)這三(san)種食(shi)品(pin)中,然后放入油鍋里煎(jian)(jian),于是稱作“煎(jian)(jian)”“釀(niang)”“三(san)寶”。吃的(de)時候通常會使用(yong)竹簽串著(zhu),像吃魚(yu)蛋一樣.再醮(jiao)上(shang)醬(jiang)油。除了以(yi)上(shang)三(san)種食(shi)物之外,間中會有鯪(ling)魚(yu)肉(rou)(rou)釀(niang)大香(xiang)菇、釀(niang)紅腸、云吞皮、香(xiang)腸、燈籠椒等。
名稱: 美 食之雞蛋仔
介紹: 香港地道街頭小吃之一。以雞蛋、砂糖、面粉、淡奶等造成汁液,倒在兩塊特制蜂巢狀鐵制模版的中間,放在火上烤成。倒出來的雞蛋仔呈金黃色,有蛋糕的香味,加上中間是半空的,咬下時口感特別。現在有些店家在傳統的雞蛋仔中增添了巧克力、椰絲、黑芝麻等不同口味。
推薦:利強記北(bei)角雞(ji)蛋(dan)仔。這里(li)的雞(ji)蛋(dan)仔全(quan)用新(xin)鮮(xian)雞(ji)蛋(dan)制作(zuo),口感軟綿,蛋(dan)香濃郁,熱騰(teng)(teng)騰(teng)(teng)的雞(ji)蛋(dan)仔一(yi)出(chu)爐就被一(yi)搶而空。尖沙咀彌敦道178號。地鐵佐敦站(zhan)D出(chu)口。
名稱: 美 食之車仔面
介紹: 是香港一種廉價面食。販賣熟食的小檔擠滿街道,販賣車仔面的木頭車中放置金屬造的“煮食格”,分別裝有面條和配料,配料通常有魚蛋、牛丸、豬皮、豬紅、蘿卜等平價菜色。顧客可為面條自由選擇配料,通常十多塊錢就可飽吃一頓。
推薦:興(xing)隆(long)車(che)仔(zi)面。雖(sui)是(shi)(shi)隱藏(zang)在旺(wang)角路(lu)邊的小店鋪,不論是(shi)(shi)粉面或配料的選擇都非常多(duo)。豬皮的味道(dao)一流,醬汁有不同(tong)口味,面湯(tang)別出(chu)(chu)心裁,有蘿卜(bu)清雞湯(tang)、鯊魚(yu)骨湯(tang)、豬骨湯(tang)或合(he)并湯(tang)底(di)等選擇。旺(wang)角通菜街(jie)21號地(di)下。交通:地(di)鐵旺(wang)角站D3出(chu)(chu)口直走轉(zhuan)右極之好車(che)仔(zi)面。極之好如今已(yi)轉(zhuan)型為茶餐廳,但車(che)仔(zi)面仍(reng)是(shi)(shi)店里的招牌,至今已(yi)傳至第二代的秘(mi)制高湯(tang)更(geng)是(shi)(shi)店里的秘(mi)密武器。旺(wang)角豉(chi)油街(jie)地(di)下。交通:地(di)鐵旺(wang)角站D3出(chu)(chu)口,沿(yan)西(xi)洋菜南街(jie)轉(zhuan)豉(chi)油街(jie)即(ji)達。
名稱: 美 食之碗仔翅
介紹: 香港常見的街頭小吃之一,以前通常由小販在街邊販賣,因以小碗盛載而得名。在從前,不少小販向酒家拿些零散的魚翅,加入冬菇、木耳、豬肉絲、高湯加入味精、馬蹄粉等煮成。吃時通常加入胡椒粉、浙醋、麻油等調味,亦可以加入魚肉、生菜絲等。現在的碗仔翅以粉絲做主料,已經沒有魚翅的成分,但風味依然不容錯過。
推薦:呂仔(zi)記(ji)。呂仔(zi)記(ji)的碗仔(zi)翅(chi)是加足各(ge)種料(liao)后熬燉三小(xiao)時后制成,魚肉更(geng)是用各(ge)種新(xin)鮮魚料(liao)細致(zhi)烹(peng)調。到呂仔(zi)記(ji)最經(jing)典的吃法是吃“三溝(gou)”,把碗仔(zi)翅(chi)、魚肉、生菜(cai)混在(zai)一起(qi)吃,味道鮮香可口。筲(shao)箕(ji)灣(wan)東大街121號A。地鐵(tie)筲(shao)箕(ji)灣(wan)站(zhan)C出(chu)口。
名稱: 茶餐廳特色小吃之奶油多
介紹: 香(xiang)港茶餐廳特色小(xiao)吃(chi)之一,簡單來說是烘面(mian)包(吐司/多士)先涂上奶(nai)油(牛(niu)油),再加(jia)上煉(lian)奶(nai),食用(yong)時能夠吃(chi)出(chu)的(de)牛(niu)油的(de)香(xiang)味和煉(lian)奶(nai)的(de)香(xiang)甜,所(suo)以(yi)味道(dao)很好。與(yu)這種小(xiao)吃(chi)同類的(de)有(you):奶(nai)醬(jiang)多(煉(lian)奶(nai)+花生醬(jiang)多士)、油占多(鮮油+果醬(jiang)多士)等。
名稱: 茶餐廳特色小吃之干炒叉燒意
介紹: “干炒叉燒意(yi)”把(ba)中(zhong)西文(wen)化溶合得(de)天衣無(wu)縫,是不折(zhe)不扣、此(ci)地獨(du)有的(de)“香(xiang)港風味”。它是用(yong)醬油炒意(yi)大利面拌以肥(fei)美的(de)廣東叉燒。中(zhong)西材料俱備,再加上(shang)香(xiang)港的(de)茶餐廳一向(xiang)以火爐足、鑊氣夠而成名。
名稱: 茶餐廳特色小吃之菠蘿油
介紹: 菠(bo)(bo)蘿(luo)油(you)最好(hao)的(de)吃(chi)法是(shi)將新鮮(xian)出(chu)爐的(de)菠(bo)(bo)蘿(luo)包(bao)(bao)夾上一大塊冰(bing)冷的(de)牛(niu)油(you),這(zhe)樣(yang)牛(niu)油(you)就會(hui)被(bei)(bei)菠(bo)(bo)蘿(luo)包(bao)(bao)的(de)熱力影響(xiang)而(er)溶(rong)化(hua)在包(bao)(bao)身的(de)中(zhong)間位置,包(bao)(bao)身會(hui)被(bei)(bei)溶(rong)化(hua)的(de)牛(niu)油(you)變成金黃色(se),而(er)食用時(shi)菠(bo)(bo)蘿(luo)油(you)與(yu)菠(bo)(bo)蘿(luo)包(bao)(bao)不同之(zhi)處是(shi)能(neng)夠(gou)吃(chi)出(chu)濃厚的(de)牛(niu)油(you)的(de)香味。
名稱: 茶餐廳特色小吃之法蘭西多士
介紹: 把方包切片,去皮,在中間搽上花生醬,做成花生醬三文治,用雞蛋混和花奶制成蛋漿,將花生醬三文治兩面均勻的沾上蛋漿,再放到油鍋去輕炸至金黃色。把炸好的西多士略去油,然后在上面放一塊厚切的牛油。
名稱: 港式甜品之鴛鴦奶茶
介紹: 它是標準的香港發明。混合了奶茶的香滑以及咖啡的濃郁香味。喝下去,有一點兒酸,一點苦澀…總之是難以形容。
名稱: 港式甜品之糖不甩
介紹: 顧名思義就是甩不掉的東西,形似湯圓,取其甜蜜美滿之意。把糯米粉煮熟,挪搓成粉丸,在鐵鍋中用滾熱的糖漿煮熟,然后撒上碾碎的炒花生或切成絲的煎雞蛋伴食,口感絕對是酥滑香甜、醒胃而不膩、味香四溢、老少咸宜。
名稱: 港式甜品之楊枝甘露
介紹: 楊枝甘露是一種港式甜品,于1984年由香港利苑酒家首創。柚子拆成肉,芒果則切粒,拌在西米、椰汁及糖水中,雪凍后食用。有些甜品店更在楊枝甘露中加入雜果或燕窩。楊枝甘露的味道,又被制作成其他食品,例如楊枝甘露蛋糕、楊枝甘露布甸、楊枝甘露雪條等。
推薦:利苑酒家。目前在港有8家分店,在AMP商場中的新店,特聘智利設計師操盤,展現摩登新派粵菜館的時尚風格。九龍觀塘道418號AMP購物中心5樓L5-8號鋪。地鐵觀塘站有冷氣天橋直達AMP購物中心。
名稱: 港式甜品之雙皮奶
介紹: 雙皮奶,顧名思義,乃含雙皮之奶也,完全用牛奶制作,第一層奶皮甘香,第二層香滑,配合得天衣無縫,故名“雙皮奶”,冷吃熱食均可,一樣的美味無敵。喜歡的話還可以加入蓮子、紅豆一起蒸,更是營養豐富,美容佳品。
名稱: 港式甜品之姜汁撞奶
介紹: 姜汁撞奶主要是依靠姜汁和牛奶在一定溫度范圍(40度-100度)內發生化學作用,使牛奶凝固制作而成。傳統的制作方法中“撞”的步驟是為了讓牛奶的溫度稍微降低,使成品口感更好。
推薦:葫蘆館。葫蘆館是最早把姜汁撞奶引進香港的甜品店,而且標榜只賣這一味!味道絕對令人難忘。旺角豉油街50號富達大廈9號鋪。地鐵旺角站D3出口,沿西洋菜南街轉豉油街。
義順牛奶公司。其招牌是“姜汁撞奶”,使用百分百全脂鮮奶制造,味道極為濃醇,吹彈可破的細致漿皮更是精華所在,讓香港市民為之瘋狂。銅鑼灣波斯富街85號。地鐵銅鑼灣A出口往羅素街方向直走,遇羅素街右轉可抵,步行約5分鐘。
香港旅游咨詢熱線:020-62833333
©2005-至今 中航國旅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