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歷史文化介紹:
“深圳”地名始見史籍于1410年(明永樂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當地的方言俗稱田野間的水溝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澤密布,村落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深圳又稱鵬城。
深圳市在設市前為寶安縣,在原始社會時期是北越先民之地,奴隸社會時期是廣東境內的南越族所建立的“君侯小國的屬地”,秦漢以后是歷代封建王朝治下的郡縣。1842年鴉片戰爭失敗,清政府被迫割讓香港島給英國,在此之前香港九龍以北至深圳河的1010平方公里的土地及水域均為新安縣范圍。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清政府又被迫割讓九龍半島南端的尖沙咀給英國。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中日甲午戰爭后,英國又乘機強迫清政府建立“中英拓展香港界址專條”,開辟九龍為英國租地。包括大鵬灣和深圳灣土腰以南的地區,在深圳河為界,名曰“新界”,租借期限為99年。從此深圳便與港九交界,成為邊境的一小鎮。
1979年(nian)(nian)3月(yue),中央和(he)廣東省(sheng)決(jue)定把寶(bao)安縣改(gai)為深(shen)圳(zhen)(zhen)(zhen)市(shi),受廣東省(sheng)和(he)惠陽地區(qu)雙重領導;11月(yue),深(shen)圳(zhen)(zhen)(zhen)市(shi)成為地區(qu)一級的省(sheng)轄市(shi)。1980年(nian)(nian)8月(yue),在深(shen)圳(zhen)(zhen)(zhen)設置經濟(ji)特區(qu)。1981年(nian)(nian)3月(yue),深(shen)圳(zhen)(zhen)(zhen)市(shi)升格為副(fu)省(sheng)級市(shi)。1988年(nian)(nian)11月(yue),國務院批(pi)準深(shen)圳(zhen)(zhen)(zhen)市(shi)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并賦予其相當于省(sheng)一級的經濟(ji)管理權限。2004年(nian)(nian),深(shen)圳(zhen)(zhen)(zhen)成為無農村的城市(shi)。
©2005-至今 中航國旅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