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寒山寺看點: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 張繼《楓橋夜泊》
寒山寺位于姑蘇城外楓橋邊,始建于六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蘇州寒山寺歷史介紹:
寺院古又稱楓橋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監年間,舊名妙普明塔院。相傳因唐代高僧寒山和拾得自天臺山國清寺來此住持,更名為寒山寺。這個寺廟跟日本很有淵源,寒山寺是紀念寒山和拾得兩個人而建,拾得后來放棄主持,去了日本,所以日本有個拾得寺。據說寒山和拾得是普賢和文殊兩位菩薩的化身。
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僧法遷重建寺院。該寺曾多次毀于站火。現存殿宇多為清代重建。
1954年寒山寺初曾進行全面整修,并移建宋仙洲巷某宅花藍樓于寺中,恢復“楓江第一樓”舊額。
1995年,寒山寺“普(pu)明(ming)寶(bao)塔”落成,寶(bao)塔逾42米的五級四面樓閣式仿唐(tang)佛(fo)塔,成為楓橋景區的標志性建筑。
寒山寺寺內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廡殿(偏殿)、藏經樓、碑廊、鐘樓、楓江樓等。
寒山寺寺院坐東(dong)朝西(xi),占地約1.06萬(wan)平方(fang)米。大雄殿正中(zhong)設須彌座,上供如來佛坐像,左右立(li)阿難、迦葉脅持。兩側沿墻列坐鎏金鐵羅漢十八(ba)尊,神態各異,為明代成化年間所(suo)鑄。
寒山銅鐘:
大雄寶殿右側有一口日本友人送來的銅鐘,它是1906年由日人山田寒山發起募捐,小林誠義等一批工匠鑄成的。
寒山寺素以鐘聲聞名天下。但唐代古鐘歷經兵燹,早已湮沒無存。明代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鑄造的巨鐘,據說“遇倭變,銷為炮”。
另有傳聞,這口大鐘已流落日本。日本有關人士四處搜尋,未見下落。
于是由日人山田寒山發起募捐,于1905年集資重鑄銅鐘,贈送蘇州寒山寺。這口鐘高約0.8米,口徑約 0.62米。上有模鑄銘文《姑蘇寒山寺鐘銘》。
此鐘一(yi)式共鑄(zhu)兩口,一(yi)口在日(ri)本(ben)館山寺(si),另一(yi)口就在寒山寺(si),至今(jin)保(bao)存完好。
新年鐘(zhong)聲(sheng) 每年12月(yue)31日晚上,寒山寺都會(hui)舉行敲(qiao)鐘(zhong)儀式,鐘(zhong)敲(qiao)108下(xia)。每一下(xia)代(dai)表一個(ge)煩(fan)惱,聽(ting)完鐘(zhong)聲(sheng),來(lai)年煩(fan)惱便隨風(feng)而去。當年,當年唐代(dai)詩人張繼夜泊楓橋,在客船聽(ting)鐘(zhong)聲(sheng),也是因為屢試不中,聽(ting)人指點(dian)前來(lai)掃除煩(fan)惱的(de)。
寒山寺交通路線:
寒山寺24號. 乘公交33、44、301、307、游3路到何山橋下,步行上橋后沿匝道至寒山寺;或公交9、10、45、游3路到來鳳橋下,沿楓橋路步行10分鐘到。可順路游附近的楓橋、鐵鈴關等景點。
寒山寺門票及開放時間
寒山寺開放時間:7:30-17:00 20元/人,1.2以下兒童免費。12月31日門票是380元。
©2005-至今 中航國旅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