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岡石窟簡介: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里。現存主要洞窟四十五個,大小造像五萬一千余尊,為我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據文獻記載,北魏和平年間(公元460年至471年)由著名和尚曇曜主持,在京城西郊武州塞,開鑿石窟五所,現編號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就是當時開鑿最早的所謂“曇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
云岡石窟歷史久遠,規模宏大,內容豐富,雕刻精細,被譽為中國美術史上的奇跡。石窟群中,有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各種人物形象,如佛、菩薩、弟子和護法諸天等;有風格古樸,形制多樣的仿木構建筑物;有主題突出,刀法嫻熟熟的佛傳浮雕;有構圖繁富,優美精致的裝飾紋樣;還有我國古代樂器雕刻如箜篌、排蕭、篳篥和琵琶等,豐富多彩,琳瑯滿目。
云岡石(shi)窟(ku)在雕造技藝上,繼承和發(fa)展(zhan)了我(wo)國秦(qin)漢時代雕刻藝術(shu)的(de)(de)(de)優秀傳統,又吸取和融合了健(jian)陀(tuo)羅藝術(shu)的(de)(de)(de)有益成份,創造出(chu)具有獨特風格(ge)的(de)(de)(de)藝術(shu)品(pin),在我(wo)國雕塑史(shi)上留下了重要的(de)(de)(de)一頁。云岡石(shi)窟(ku)不但(dan)是(shi)今天了解和研究(jiu)我(wo)國古代歷史(shi)、雕刻、建筑、音樂以(yi)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de)(de)(de)重要形(xing)象資料,也是(shi)追溯古代中西文化交(jiao)流和人(ren)民友好往來的(de)(de)(de)實物佐證。
一千五百年來,云岡石窟由于受到風化、水蝕和地震的影響毀損較為嚴重,解放前也遭到人為破環,據不完全統計,被盜往海外的佛頭、佛像竟達一千四百多個,斧鑿遺痕,至今猶在。
建(jian)國以來,在黨和政府的(de)關懷下對(dui)云岡(gang)石窟(ku)多次進行了(le)大(da)規模地維修(xiu)工程(cheng),使古老的(de)藝術寶(bao)庫得到了(le)妥善的(de)保護。如今,云岡(gang)石窟(ku)已(yi)成(cheng)為國內各界人(ren)士參觀游(you)覽的(de)重要場所也是國際友人(ren)傾慕和向往的(de)旅游(you)勝地。
©2005-至今 中航國旅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