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樓紀念公園介紹:
南樓,位于開平市赤坎鎮騰蛟村,南臨潭江,北靠東滘龍公路,扼三埠至赤坎水陸交通之要沖,地勢險要。1912年,司徒氏人為防盜賊而建此樓。南樓樓高7層19米,占地面積29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每層設有長方形槍眼,第六層為瞭望臺,設有機槍和探照燈。抗戰時期,司徒氏四鄉自衛隊隊部就設在這里。
1945年7月16日,日寇投降前夕,為了打通南路干線以便撤退,從三埠分兵三路直撲赤坎鎮,國民黨軍隊聞風而逃。司徒氏四鄉自衛隊的勇士們憑據南樓抗擊日軍,給敵人以沉重打擊。17日赤坎淪陷。是日晚,日軍從陸路包圍南樓。由于敵我力量懸殊,又無援軍,自衛隊部分隊員在激戰中突圍出去,留下司徒煦、司徒旋、司徒遇、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濃、司徒炳等7名隊員堅守南樓,戰斗7天7夜,重創日軍。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七勇士把槍支砸毀,在墻上定下遺言:誓與南樓共存亡。日軍久攻不下,調來迫擊炮等重型武器進行轟擊,但因樓房堅固,不能奏效。最后,滅絕人性的日寇向南樓施放了毒氣彈,七壯士昏厥后被捕,敵人把他們押赴赤坎司徒氏圖書館的日軍大本營內,捆綁在樹上百般折磨。隊長司徒煦醒來后大聲怒斥敵寇,慘無人道的日寇將壯士的耳、鼻、舌割去,敲掉牙齒,肢解四肢,最后拋尸潭江。機槍手司徒濃也被活活肢解,其余五名隊員同樣受到酷刑后被殺害,拋尸潭江。后來有六位烈士的遺體被鄉民打撈起來隆重安葬,惟獨隊長司徒煦的遺體永遠留在潭江,與江水相伴。
抗戰勝利后,開平人民在開平一中召開追悼會,開、恩、臺、新四邑參加者3萬多人。追悼會上泣聲動地,人們列隊護靈至騰蛟廟,將烈士的靈位安放在三靈宮,并將三靈宮易名為“七烈祠”,足見烈士的英勇事跡深入人心。
南(nan)樓,因(yin)抗日七烈士的(de)英勇(yong)殺敵事跡(ji)而名垂千古,成(cheng)為后人(ren)(ren)(ren)駐足憑(ping)吊的(de)勝景。1983年(nian)3月(yue)(yue),開(kai)平縣(xian)人(ren)(ren)(ren)民(min)政(zheng)府公(gong)布南(nan)樓為縣(xian)文物保護(hu)單位。1999年(nian)3月(yue)(yue),開(kai)平市人(ren)(ren)(ren)民(min)政(zheng)府籌資300多萬(wan)元,在原址(zhi)與(yu)建南(nan)樓紀(ji)念公(gong)園,增(zeng)設紀(ji)念館(guan)、雕像、牌樓等(deng)景致,把它建成(cheng)風(feng)景迷人(ren)(ren)(ren)的(de)旅游景點(dian)和愛(ai)國主義(yi)教育基(ji)地。
圖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范,請(qing)聯系刪除
©2005-至今 中航國旅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