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濕地概況
西溪,古稱河渚,“曲水彎環,群山四繞,名園古剎,前后踵接,又多蘆汀沙溆”。如今的西溪濕地公園坐落于杭州市區西部,占地面積10.08平方公里,分為東部濕地生態保護培育區、中部濕地生態旅游休閑區和西部濕地生態景觀封育區。西溪集生態濕地、城市濕地、文化濕地于一身,堪稱中國濕地第一園。
西溪濕地以獨特的風光和生態,形成了極富吸引力的一種濕地景觀旅游資源。濕地內河流眾多,水渚密布,溫度適宜、雨量充沛,植被繁多,大面積的蘆蕩,眾多飛禽走獸,到處鳥語花香,空氣清新。在西溪,你可以泛舟湖漾港汊,可以垂釣河塘柳蔭,秋風中可以觀柿聽蘆,冬日里可以探訪梅花,也可以在初春時踏青漫步,在夏日下采菱賞荷,其中的野趣妙意,真是令人流連忘返。
西溪濕地公園景點介紹
煙水漁莊(zhuang)
煙水漁莊位于煙水庵的南部,瀕臨朝天暮漾。這里展示了西溪濕地公園的農事魚耕活動,也是游客休閑、餐飲的中心。在美麗的漁莊里,我們可以享受到西溪的美味佳肴,吃到各種風味和品種的淡水魚;大眾垂釣區讓游客享受到野外垂釣的閑情逸致。
泊菴(an)
此為明末清初錢塘人鄒孝直(名師績)的莊園。鄒氏讀書樂道,不求聞達,與兩個弟弟在此耕讀自娛,詩禮治家。當時這一帶蘆葦叢生,野趣盎然,從高處遠遠望去,整片莊園似仙島泊于水上,故名“泊菴”。
西溪草(cao)堂(tang)
為明晚期國子監祭酒馮夢禎(字開之)(1546-1605)別業。夢禎工于詩詞,喜好收藏,晚年慕西溪山水幽勝,乃于安樂山永興寺旁(現留下西湖高級中學)置地筑山堂別業,名“西溪草堂”。現移建于此。
西溪(xi)水閣
西溪自古多文人。在這片土地留下了文人們許多的墨寶和足跡,西溪水閣主要用于文人藏書、讀書及會友。如今的西溪水閣,有“蘭溪書屋”和“擁書樓”兩處藏書樓,使得游人在西溪厚重的文化氣息中,去追隨當年文人隱士的避世清閑。
西溪梅墅
西溪梅墅位于公園的東南面,毗鄰西溪精華區域“秋雪庵”保護區。西溪的梅花主要在南宋輦道沿線,自古就非常著名,吸引了眾多文人雅士前來賞梅。“冷淡生活茶軒”正好印證了古人“竹下映梅,深靜幽徹,到此令人名利俱冷”的意境。
梅(mei)竹山(shan)莊
此為清錢塘文人章黼(字次白)(約1777-1857)所建。莊內多古梅修竹,據史料記載,章次白對西溪的挖掘、疏浚工程作出的貢獻很大。其為人性高潔,好讀書,喜字畫,常邀朋喚友至此吟詩作畫。故名。
深潭口
深潭口又名深潭港,《南漳子》記載:“深潭口,非舟不渡;聞有龍,深潭不可測。”因此,深潭口成為蔣村每年龍舟勝會所在地,每逢端午,人來舟往,熱鬧非凡,為西溪的鄉俗風情增色不少。
秋雪庵
秋雪庵始建于宋,初名“大圣庵”。明末西溪沈氏兄弟重整建筑,延請名僧住持庵堂;明末陳繼儒取唐人“秋雪蒙釣船”詩意題為“秋雪庵”。1919-1921年,南潯名士周慶云(字夢坡)重修。現參照當時格局在原址重建。
西溪桑蠶(can)絲(si)綢(chou)故事
位于煙水漁莊的西溪桑蠶絲綢故事展示了南宋蠶絲圖中培育蠶種、采桑養蠶、煮繭抽絲、制造成衣等二十二道工序。這些場景既再現了西溪婦女們的心靈手巧和勤勞的品質,又讓游客們在娛樂的同時學習到了江南桑蠶絲綢的知識,感受到中國傳統絲綢文化的深韻。
西溪人家
“西溪人家”(——西溪原居民生活展示屋)是對西溪原居民農家生活場景的再現。“西溪人家”中所展示的物品均是以前居住在西溪的農家所使用的生活用品和農耕漁事活動的勞動工具,其中許多東西都是西溪農家所特有的,如:貓氣死、瓦盤、瓦圈、磚夾等。
蝦龍灘生態保護區
“蝦龍灘生態保護區是濕地公園中最大的一塊自然生態保護區,這里擁有眾多水生陸生植被和野生動物,更是各種鳥類的天堂,為了讓游客欣賞到群鳥紛飛的情景,西溪濕地保護區內設置了觀鳥臺,鳥兒靈動的生氣會不時給游人帶來驚喜。
濕地植(zhi)物觀賞區
“濕地植物觀賞區處于西溪濕地的煙水漁莊和深潭口之間,這里有大片池塘,生長著形形色色的水生植物,如菖蒲、水茭白、水蔥、浮萍、野芹菜等。長長的親水棧道在塘邊環繞,一路走去,幽幽的菏香伴著陣陣水波的清爽,讓人樂而忘返。
垂釣俱(ju)樂(le)部
“垂釣是一項高雅的文體活動,愉悅身心。西溪濕地的垂釣俱樂部是專為廣大垂釣愛好者提供垂釣休閑的場所。西溪獨特的“魚鱗型”魚塘邊綠柳成蔭,環境優美;池塘里有鯉魚、草魚、鱅魚、鯽魚等多種淡水魚和龍蝦,是垂釣好手的理想去處。
杭州西(xi)溪濕地(di)公(gong)園的婚俗館簡介
“自古以(yi)來,西溪濕地(di)因河港交叉,無船(chuan)(chuan)不(bu)(bu)達,而西溪的(de)民間婚俗也因此顯(xian)得獨特。過去的(de)西溪,新郎家(jia)用船(chuan)(chuan)轎迎(ying)娶(qu)新娘(niang),船(chuan)(chuan)轎——則是把(ba)花轎放在(zai)前船(chuan)(chuan)艙,劃到新娘(niang)家(jia);抬下(xia)花轎把(ba)新娘(niang)迎(ying)接上船(chuan)(chuan)。船(chuan)(chuan)再劃回新郎家(jia)后,從船(chuan)(chuan)上把(ba)花轎直接抬到堂前,拜(bai)堂成親(qin)(qin),繼(ji)而洞(dong)房花燭。親(qin)(qin)家(jia)公、陪客人員(yuan)所穿(chuan)服裝(zhuang)、嫁妝、迎(ying)親(qin)(qin)程序、洞(dong)房禮(li)儀、新房布置等種種風俗習(xi)慣都(dou)與現在(zai)有所不(bu)(bu)同。
©2005-至今 中航國旅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