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坡頭,古時稱沙陀,元朝名沙山。清乾隆三年(1738年)地震后在黃河北岸形成一個長約2000米,高100余米,坡長200余米的大沙堤,沙坡頭因此而得名。 沙坡頭北面,是煙波浩渺的騰格里大沙漠,腳下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黃河南岸的香山山巒疊嶂,險峻挺拔,萬里長城蜿蜒山間,若隱若現,構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奇特景觀。 沙坡頭是中國四大響沙之一。人坐沙頂,傾側下滑,沙坡內就會發出“嗡—嗡”的轟鳴聲,猶如金鐘長鳴,四野共震,故得“沙坡鳴鐘”之勝景。 從沙坡頭下仰望,人乘沙流“飛流直下三千尺”,如從天降。無染塵之憂,有鐘鳴之樂,物我兩望,其樂無窮。 沙坡下有一泉,曰淚泉,泉水清澈,常年不枯,自成小溪,流入黃河。 淚泉不遠處有鳴鐘亭,亭內懸一巨鐘,上有“沙坡鳴鐘”字樣,用杵擊之,聲聞數里,這悠揚的鐘聲,也是告誡世人“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警鐘。
沙坡頭旅游區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縣城西20公里,距首府銀川市189公里。景區內集大漠、黃河、高山、綠洲為一體,既具江南景色,又有北國風光,景觀奇特,馳名中外,是國家4A級旅游區和國家級沙漠生態自然保護區。
沙坡下東南有一園,曲徑幽幽,古樸自然,古稱蕃王園,今名童家園。園內林木繁茂,果林相間,綠草如茵,迭翠流紅,溪流淙淙,鳥語花香。被譽為“沙海明珠”,“世外桃源”。 臨河而觀,古老的河灣水車,河流車轉,輪動水瀉,澆田灌園,造福一方,既是蔚為壯觀的古老風情,也是華夏兒女聰明才智的真實寫照。 沙坡向上,有索道纜車,乘纜車上山,省卻了許多力氣,于空中觀望周圍景色,另是一番感受。 在纜車索道之西,便是橫跨黃河的“天下黃河第一索”,乘此滑車,如乳燕凌空,須臾便達彼岸,讓你切身體驗柯受良飛越黃河驚險、刺激的感覺。 出黃河南岸索道站,林木扶疏,有建筑掩映其間,左是青少年活動營地,右為民俗村,由此蜿蜒而上,至望獅亭西望,500米開外處,臨河有兩座山頭,似一對雄獅赫然入目,雌雄相依,默然廝守,雄視黃河,巋然而踞。 奔騰的黃河穿峽越谷,經黑山峽入寧夏中衛境內,由黑山峽至沙坡頭50余公里的水域,兩岸山崖陡峭,谷中灘險流急,礁巖出沒,河道時曲時直,水流時緩時急是黃河漂流的最佳水段,被譽為黃河“小三峽”。羊皮筏子是黃河上獨有的漂流工具,隨波逐流,獨領風騷。羊皮筏由有經驗的筏工駕駛,輕車熟路,雖險象環生,卻也有驚無險。黃河沿岸有許多綺麗多姿的自然景觀和美妙的民間傳說,過了“洋人招手”,頃刻進入險灘,水中礁石如“老兩口”,“三兄弟”,水道湍急,惡浪翻滾,驚心動魄。順流而下,依次可見“七姊妹”、“一窩豬”、“古長城”、“雙獅山”、“成吉思汗古渡”等景觀。真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漂流至沙坡頭,黃河在此轉便掉頭向東。這里水面寬闊,水流平緩,水面皮筏漂流,快艇沖浪,河中一堤將河水分出南北兩岸,創造出了自然灌溉的奇跡!這一古老的引水工程,為中衛古八景之一的“白馬拉韁”,被稱為寧夏的“都江堰”。傍晚,在此可觀望“長河落日圓”的壯麗景色。這里是“天下黃河富寧夏”的開端,也是寧夏平原的起源。
沙坡頭是古絲綢之路北道,現歐亞大陸橋必經的咽喉之地。在迎水橋鎮至甘塘鎮55公里的鐵路線兩旁由科技人員、鐵路工人和當地群眾奮戰半個世紀營造的防沙,治沙綠化工程,如同綠色的長城,有效地遏制住了肆虐的沙魔。保證了西北交通大動脈——包蘭鐵路暢通無阻。治沙成果讓世界為之震驚,稱之為“人類治沙史上的奇跡”,被聯合國授于“全球環保500佳”單位。 進入騰格里大沙漠景區大門,登上右側觀景臺,可觀看中衛八景之一的“鐵龍穿沙”。綠色巨龍拱衛中的千里鐵道線,自東向西蜿蜒而去。一列列火車,呼嘯而過,宛如鐵龍在金燦燦的沙海中擊風搏浪,勇往直前。壯觀的場景,使游人莫不為“黃龍縛青龍騰鐵龍呼嘯穿大漠,桂城沒碧城興海市翩然化宏圖”的美景而自豪。左側的觀景臺和了望亭是觀看“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和了望古長城,烽火臺的最佳位置。4.3萬平方公里的騰格里沙漠,沙海莽莽,金濤翻滾,洶涌而來,至此卻戛然而止,伏首在黃河之濱的香山腳下。昔日邊塞長城的殘垣越過黃河、草原、荒漠、蜿蜒直抵黃河北岸,匯成一組大自然瑰麗的畫卷。 走進大漠有車道、步行道,還有駝道、游客可自由選擇。在此處,景區備有大漠駝隊,騎駱駝沙漠探險是游人的最佳選擇。騎著“沙漠之舟”,沿著古絲綢之路駝道、鹽道和商道慢行,耳聽陣陣駝鈴,縱觀海潮沙景,悠然自得,愜意無比,回味無穿。 沙漠草原,羊肥馬壯,少數民族,風情萬千,熱情好客。 沙漠湖泊,清明如鏡,魚兒暢游水底,飛鳥掠過水面,岸邊風吹草動,沙丘環抱,充滿詩情畫意。偶遇海市蜃樓,更讓人覺得大漠真的神秘莫測,真假難分顯悲壯與荒涼。
娛樂項目: 其他(ta)
景(jing)區類(lei)別(bie): 自然風(feng)光,沙漠
©2005-至今 中航國旅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