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寶雞龍門洞森林公園介紹,寶雞龍門洞森林公園,龍門洞森林公園:
龍門洞森林公園位于寶雞市隴縣西北35公里處,境內占地2104公頃,分龍門洞、景福山、雷神山三大景區,主要景點有103個,近千個動、植物物種。龍門洞景區不僅因玄險的自然景觀聞名西北,享有“關中第二華山”之盛譽,更因是我國道教全真教龍門派的發祥地而馳名海內外,為我國五大懸空寺之一。
因全真道龍門派祖師丘處機(號長春子)曾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年(1180)至大定二十六年(1186)在該山洞窟中隱居修煉七年而聞名。丘處機隱居龍門山時,不建宮觀,與諸弟子分別棲息于混元峰下的幾個洞窟中,修心養性,磨煉意志。有長春洞、磨性石等遺跡。丘處機離開龍門洞后80年,即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擔任道教隴西路提點的張志寬和副提點賀志真率道眾12人來到龍門洞,改山名為景福山,并建藏經、朝元二閣和靈官祠等建筑。至元十三年(1276),元世祖敕額玉宸宮。元代中期以后,龍門洞的道教情況缺乏記載,直到明萬歷四年(1576)方出現道教碑石(《登景福洞天》碑)。萬歷年間(1573━1620),道眾對玉宸宮進行了改建和擴建。這一時期,玉宸宮廟會形成,鄰近州縣信士進香成為定制。明末戰亂殃及龍門洞,玉宸宮被毀。清順治、康熙年間(1644━1722),張顯中、田守存、曾守云、苗清揚、黃本善、薛教玉等前赴后繼,不僅恢復了前代所建殿堂,還增建了若干殿堂,使龍門洞道院成為關中西部最大的道教宮觀群落。清代重建龍門洞道院后,再未沿用玉宸宮一名,各記事碑均直呼為龍門洞。民國六年(1917),為了紀念清初重建龍門洞道院的高道,將原為紀念黃本善修建的黃公祠改建為八仙樓,下層設四公祠,祀田守存、曾守云、黃本善、苗清揚四人,后世徒眾視此四人為開山祖師。文化大革命中,道院中的宗教文物遭到破壞,但主體建筑未受重創。1980年后,在各方的支持下,道眾對龍門洞道院進行了維修和重建。
娛樂項目: 其他
景區類別: 自然風光,洞穴
地址: 陜西省寶雞市隴縣西北陜甘交界處的景福山麓
龍門洞森林公園交通:
公(gong)交(jiao)車:從寶雞汽車站乘坐發往隴(long)縣(xian)的(de)班車,在(zai)隴(long)縣(xian)縣(xian)城轉車前往。
如想了解更多關于國內旅游的報價,詳情請點擊這里:國內旅游報(bao)價(jia)
©2005-至今 中航國旅官網